第654章 为铜浇铁铸的帝国绝对国防圈,敲下(2 / 3)

的精锐炮灰。

岂是寒酸浪人武士可比拟的

枪炮不绝,持续厮杀。

即使有扶桑骑兵侥幸突入,也很快被周围的刺刀合力捅杀坠马。

德川家治惊恐的发现,眼前这仗根本没法打下去了,比当初丰臣秀吉征讨高丽时被大明铁骑碾压的战况还要恐怖10倍。

2里半外。

吴军炮兵推行一门88炮,通过炮瞄仪计算后,炮长一拉炮绳,炮车猛地往后一退。

一发开弹打在了德川的大纛旗附近。

……

德川家治重伤,幕府军队全线溃败。

仆从军打出了诛杀国贼的旗号,一路破城,高歌猛进。

在归国前,吴廷提前给他们灌输了许多思想。

例如:

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武力消灭大名和藩主以后,每个人每天都能吃上一小碗白米饭。

杀掉大名、小民、地主后,把他们的田地分给周边百姓,史称——“农田均分制”。

……

本州岛挺大,占据了此时扶桑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随着更多仆从军归乡登陆,“农田均分制”的雪球越滚越大,德川幕府土崩瓦解,麾下各大名纷纷被击毙。

仆从军士兵也终于找到了当英雄的感觉,他们雄赳赳地踏过田埂,从那些畏缩、寒酸的同胞面前经过。

皮靴、布制服、武装带、火枪、刺刀,还有堪比大名待遇的伙食。

路过家乡时,军官们会通情达理地默许士兵顺道回家一趟,枪毙几个家乡的仇人,宣扬一下吴皇的恩情。

把军饷留给家里。

然后,继续上路。

谁不爱这衣锦还乡的感觉呢。

骄傲啊。

帝国仆从军

……

任务结束后,吴军就不打算再养着这些仆从军了。

陆军部一纸军令,数十万仆从军解甲归田,如需保留个人武器,可个人钱赎买。

不贵,售价仅仅5个银币。

大部分人还是舍不得这个冤枉钱,选择上交。

他们带着赏赐的金银归乡,成为乡间大户。

吴廷还给了仆从军士兵一项额外恩情——每人享有20亩终生免税桑田配额。

种桑树,缫丝养蚕。

生丝的利可比稻谷高多了。

无数仆从军在离开军营之前,跪地流泪高呼:

“高闹黑卡,板载。”

……

如此规模的均田工作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过程必定是粗糙的,结果也是不能细究的。

仆从军从尸山血海的欧陆战场撤下来,习惯用刺刀解决问题。

在分田过程中,许多的无辜扶桑人被处决。

但是,

确实有很大很大数量的扶桑穷困百姓在一夜之间得到了土地,这些人对于吴皇的感激之情可想而知。

再加上解甲归田散布在各地的忠诚群体。

吴皇对本州岛的羁縻统治牢不可破。

……

当大批高丽仆从军扛着枪从东北入境时,高丽国王李祘一瞬间做出了人生最正确的决定。

献上密信,表态拥护吴皇的一切旨意。

没2个月,

仆从军在景福宫前枪毙两班文武老爷300余人,将家眷数千人流放西伯利亚于吴国流放囚犯为奴。

李祘依旧是高丽国王,只不过类似文明时代的国王,荣誉地位高于实际。

吴皇室还为俩国定下了国王年金制度和王室专属土地。

李祘每年的供养标准是之前的10倍,还重修了景福宫,亭台楼阁、奢侈豪华。

相比之前的景福宫,简直云泥之别。

……

李郁看似疯狂,实则清醒:

君主不杀君主。

不但不能杀,自己还要把这些保护国的王室好生供养起来作为吉祥物。

这里面的缘由很微妙,不宜赘述。

总之,

一句话概括周边变化:

吴国物理清除了扶桑、高丽两国的官绅阶层,解散了各级官府,留下了有名无实的王室和数千万刚刚获得土地的百姓。

……

两国君主默默接受并谢恩,一来确实反抗不过,二来现在的日子还不错。

吃穿用度、衣食住行,比以前上升了若干个档次。

想通了,如今的虚君生活也挺好。

锦衣玉食,挥霍无度,不必担心受怕。

俩国的结构是:国王——民众,处于中间的贵族、官吏、军队或被清除或被勒令解散。

防务由吴军接手。

……

李郁甚至不打算向高丽人和扶桑人征税,因为征税成本太高了,不划算。

他决定采取了更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