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很关键的一件事:索要战争赔款(2 / 3)

起了一面五色星条旗。

不过,岛上的零星武装对抗就没停止过。

直到2年之后见多识广的第4军团前来换防,拉拢并结识西西里的女人,通过她们获取情报清剿了当地游击队核心成员,秩序才稳定下来。

而塞浦路斯岛此时尚属于奥斯曼的领土,塞利姆苏丹大手一挥,送!

……

继染指地中海之后,吴军又顺手把尼罗河周边的部落清剿了一遍,灭了几个刺头,发展了几个友好部落。

至此,

南北线实现了真正的合流。

仰光港新下水的五十艘排水量1000吨蒸汽战舰,也终于赶到了红海。

其中20艘在皇家海军的引导下沿着漫长的海岸线,经直布罗陀海峡驶入了地中海,停泊在西西里岛军港。

蒸汽战舰最大的问题是沿途需要建煤、水补给站。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国海军部的全球补给网络正在逐步成型,东至夏威夷,西至红海,煤水补给点高达100多处。

……

1796年4月,冰雪开始消融。

被皇家海军数千颗火箭弹几乎打成废墟的圣彼得堡依旧傲慢地拒绝了吴军割地赔款等一系列要求,他们推举了一位年幼的新沙皇。

新任陆军元帅波将金听取了库图佐夫这个屡败屡战之将的建议。

采取主动焦土战略。

即撤退时,主动将最精华区域的数百座大小城镇付之一炬。

包括圣彼得堡。

200多万罗刹人牵着牲口、驮着粮食默默上路,他们放弃了所有的富庶之地,去极北之地生存。

基诺夫城成为了前线枢纽。

李郁闻讯之后,沉思许久,下令北进追击之军队立即止步,在撤回时顺便帮着巩固一下罗刹人的焦土战略。

敌烧,我也烧

敌不占,我也不占,留给其他人来占。

……

养精蓄锐一个冬天的吴军兵分4路,迅猛西进。

欧陆震惊。

同时,吴皇的要求也摆在了各国宫廷的案上。

一个字:钱!

各国必须赔款,数额从50吨到400吨黄金不等。

吴国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

这场茶叶战争的起因是各国单方面撕毁三大条约,所以出兵的军费和一切损失都应该由各国承担。

如果拒绝赔偿,天兵会自己动手刮。

……

哈布斯堡君主国先签字认输了,不仅是因为国王在人家军营当俘虏,旁边还有个奥斯曼虎视眈眈。

如果不签字,吴军准备给奥斯曼军队加强一批88口径的后膛炮。

维也纳当局掏空了国库,又封存了所有金器店,还勒令民间各家各户交出金首饰,甚至摊派到了贵族的头上,才勉强凑出了210吨黄金。

弗朗茨二世终于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维也纳。

在其境内的奥斯曼军队也在吴皇调停之下开始撤回,依旧按照之前的国境线划分。

……

尼德兰再次复国,脱离了撒克逊的掌控。

虽然他们在联军当中存在感很低,也没怎么参与战争,却被要求赔偿了足足380吨黄金。

原因很简单,尼德兰有钱。

是头肥羊

李郁指定了一位尼德兰新执政,作为傀儡。

投桃报李,傀儡自然要拼命搜刮报答恩情,大不了再苦一苦联省的商人嘛。

……

桀骜的法兰克人也低头了,他们确实没钱,所以签字将7成的海外殖民地无偿转让给吴国换取和平。

从而获得了一个相对宝贵的发展环境,开始抚平战争创伤,对内完善各项制度。

《民法典》提前出炉。

法兰克人在蛰伏,在卧薪尝胆

……

伊比利亚国王卡洛斯四世不服气,所以李郁赐下了战争。

吴军和撒克逊海军联手攻入伊比利亚半岛,占领了部分海岸线城镇,控制了几处关键港口。

但伊比利亚半岛的多山区地形让进剿的吴军头疼不已,伤亡惨重。

然而在半年后,卡洛斯四世却突然认输,乖乖赔偿了420吨黄金。

吴军借坡下驴,撤出半岛,宣布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背后原因是,李郁给出了威胁。

如果他卡洛斯四世坚持不赔款,自己就扶持伊比利亚国内革命。

反制措施都告诉他了:

一,吴国将在军火和资金层面大力支援伊比利亚半岛的暴民。

二,吴军在撤退之前,会把占领的防区移交给奥斯曼,想来苏丹对重回伊比利亚半岛很有兴趣,就算慢慢蚕食50年也有耐心。

……

李郁软硬兼施,终于收拾服了这帮反动君主(除了沉默的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