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西凉灭国,黄河染红(1 / 4)

次日。

吴军沿黄河扎下了联绵数里的营寨。

同时发动民夫花了一夜工夫将15门大炮搬上山顶,构筑简易炮位。

天亮时分,

炮兵观察哨通过黄铜炮瞄仪和千里镜,结合射表,报出了一串数字。

1刻钟后,

炮声响起。

炮弹越过汹涌的黄河,落入对岸的兰州城内,烟尘腾起。

山脚下,吴军步兵欢声雷动。

一边端着饭碗,一边议论着炮击效果。

……

山顶风大,视野好,冷却好。

炮手们忙的热火朝天,将一发发炮弹砸入对岸的兰州城。

炮声不绝,间歇冷却。

兰州城内,黑烟滚滚。

中弹的屋子瞬间垮塌,守军伤亡也不在少数。

马氏家族排行老二的西凉国相,马青载躲在城墙垛口后,睚眦目裂,眼睛血红。

“反击,开炮啊。”

“国相大人,我们的大炮够不着啊。”

马青载恶狠狠的一脚踹翻炮手,蹭蹭跑下城墙,找到西凉国尉虎山九,商议对策。

……

西凉的国事,是马家和虎家共同主持。

俩家对着神明约定,击退吴军之后,根据战场功绩大小,决定谁当国主。

一姓当国主,另一姓就做宰相。

总之,虎马共天下。

西凉国内部确实很团结,俩姓倒是颇有江湖义气。麾下号称百姓300百万,战兵8万。

但是,西凉的军事技术终究是落后时代太久太久了。

他们极度缺乏近代化火器作战的经验,唯一懂点行的马青树还被围困在了宁夏鸣沙堡。

这也和清廷的一贯的火器防范策略有关。

……

“国尉,现在怎么办?”

“死扛。”

“就这么被人轰?”

“让他轰,隔着黄河,他就是把兰州轰成烂怂又咋样?他的兵能过来吗?”

话音未落~

城内响起呼喊:“救火啊。”

炙热弹!

一颗颗烧红的铁球落入城中。

多处起火,火势在风力的加持下渐渐扩大,朝着火药库蔓延过去!

士兵们发疯般从井里提水,救火。

……

一颗炙热弹命中马厩引燃了干草。受惊的战马群胡乱奔跑,一路撞飞街道上救火的人群。

轰!

火药库殉爆了,蘑菇云直冲云霄!

马家和虎家都惊呆了。

踏马的刚开战就打成了这怂样?就因为对岸白塔山那些能轰4里半的大炮!!

……

除了火炮,吴军还动用了火箭弹!

随军的民夫们将50支重型火箭弹搬上山顶,

2个临时赶制的发射架,依次发射。

咻咻咻,一颗颗尾翼火箭弹腾空而起,精度一如既往的迷茫,东一发西一发。

甚至有火箭弹落在黄河里炸起壮观的水柱。

林淮生感慨:

“要是咱们的火箭弹能够保证精度的话,将改变战争的形态”

旁边的参谋低声道:

“军工署也就勉强解决了发射架的自爆率,估计一时半会突破不了。”

“林帅,可以进攻了吗?”

“嗯。”

……

老规矩。

降兵先上,交纳投名状。

然后是派遣军甲士,最后才是正规军。

大清虽然亡了,但是大清的优秀传统不能丢弃。

八旗降兵低着头举着盾,冲上浮桥。

对面,箭矢嗖嗖飞来。

偶尔有人因盔甲缝隙处中箭,惨叫着坠入黄河,以这段黄河的迅猛流速,落水者必死无疑。

北岸。

吴军火枪手以连为单位,列阵。

“枪口抬高10度。”

“1连,放。”

“2连,放。”

~

10个连队滑膛枪方阵轮流齐射,跨射对岸敌军。

对岸的弓箭手开始惶恐,到底敌人用的什么火枪能隔着黄河射击?

……

“炮兵,压制对岸。”

吴军30门加农炮,一字摆开猛轰对岸。

此刻。

兰州城上的大炮也终于有了发挥的机会,一发发炮弹砸向浮桥。

在桥上的炮灰们吃不消了,箭矢和炮弹乱飞。

落水者好似下饺子。

第一次渡河进攻行动,未遂。

死伤八旗降兵150,派遣军90余。天兵,0伤亡!

目睹此幕,

白塔山顶的大炮默默地调整了炮位,不再轰击城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