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帝之鲜血(1 / 3)

第336章 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帝之鲜血

四九城被这场血腥、出乎意料的战事给吓到了。

上百万人的城市,安静好似鬼城。

除了街道上巡逻的兵丁脚步声,还有巡捕5营战马的马蹄声,再无其他动静。

4品以上京官,脸色严肃。

排着队进入紫禁城,至太和殿参加紧急朝会。

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逐渐消失在了太和殿的屋脊。

太监们点燃了数百根碗口粗的蜡烛,为阴森的殿内照明。

乾隆坐在龙椅上,整个人显得十分阴郁。

他在暗,大臣们在明。

完了,完了。

乾隆坐在阴影当中,默默的注视着底下所有臣子的反应。

“王总宪,您看怎么办”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左都御史3人匆匆离开太和殿,神情惶恐。

再听下去,只怕是大伙儿小命不久啊。

哀嚎的海盗“你xx的倒是问啊”

相比乾隆的好面子,尚书侍郎们的尸位素餐,他为帝国操心更多。至少,他一直在竭力改变帝国财政的困局。

和珅半闭眼睛,跪着纹丝不动。

“对。”

那個兜售骗术的团伙头目居然就是“大清的老朋友”赛里斯使团正使,红头发史密斯。

“诸位臣工想必都知道了吧,来京的36国夷使是骗子,全是骗子。他们把朕当成了傻子。今天,又把理藩院的驿馆变成了战场。”

“怎么办大司寇应当上大刑,速速拿到所有口供。这些该杀千刀的夷人。”左都御史态度十分鲜明,兹事体大,务必和皇上在同一个战壕内。

“皇上,臣等请明正典刑,将这些胆大包天的夷使凌迟。”

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对待伤亡惨重的撒克逊使团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布局宏大、时间跨度数年、精准针对大清皇帝的骗局

“君辱臣死。”

刑部尚书本人对于鲜血倒是免疫。

一瞬间,他还想到了另外的关键问题

这个骗局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或者说,有多少人知道海外有多少人知道大清帝国有多少人知道

青史会如何记载野史又会如何幸灾乐祸

那些骗子杀了也就杀了,时间会淡忘一切。

他们好似绣花一般,给这些俘虏体验了传说中的18道酷刑,血珠飞溅,碎肉横飞,宛如屠宰场。

“遵旨。”

狱卒“好蛮夷,骨头够硬。这都不招”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堂会审。现在就去,朕在这里,等着你们的口供。”

但是,那些口供词听的他心惊肉跳、头晕目眩。

不远处的偏殿内,

关押着俘虏42人,几乎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你们都是瞎子吗事先就没有一个人认真审查过这些人的来历吗你们就这样糊弄朕”

他只觉愤怒、耻辱在血管中来回翻涌,一股极大的挫败感笼罩了自己。

京官们对此人印象深刻,因为陪同送行的礼部官员经常提起此人虽为蛮夷,却拥有一颗“大清的心”。

尚书心中哀嚎,待会皇上看了口供,气血岂不是要逆流。

都察院、翰林院叫嚣的最大声。

不是狱卒不问,而是理藩院的通译晕倒了,换了2波人才勉强配合完成了问讯过程。

“大清的脸面,不止是朕的,也是你们的”

刑部高手云集。

所以大臣们甚至看不清皇帝此时脸上的表情,只能惴惴不安的磕头。

他躲到了门外,虽然看不见,但是依旧被那突然迸发的惨叫声吓的一哆嗦。

60多岁的人了,万一撑不住

公认的太子候选人,永琰还远在江苏督师呢,要是有个万一。

只不过,用刑的过程过于血腥。

殿内,回荡着乾隆愤怒的吼声。

转头一看,负责监视的御前侍卫也听的站不稳脚跟,手脚发颤。

此时,他有些羡慕自己的副手,正在江北办案的侍郎郑谨生。

心里嘀咕着

“老郑啊,本以为你接了个烫手山芋。结果现在才发现,山芋算个啥,忍忍烫掉一层皮就过去了。咱这是揽下了块滚烫的焦炭,手掌烫穿了也不够啊。”

而此时的太和殿内,

众臣围绕是否“如何对待撒克逊使团”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

和珅一党,主张安抚撒克逊使团维持友好关系,照常购买战舰。

用工部尚书的话讲

“我大清并非有意,这是一次典型的误伤事故,故而撒克逊国王必定会理解。区区十几条人命,不会影响两国友好关系。”

而吏部左右侍郎皆激烈反对。

“我大清富有四海,何须折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