酋不知他们身份,故而勒索钱财后,就没有加以戕害。”
“这么说来,李郁此人倒是不嗜杀”
“似是如此。此僚或是为了收买人心,装出一副大度模样。”
一番君臣奏对,语言艺术含量很高。
若是普通人听了,只觉平淡无奇。
可殿内角落伺候的总管太监秦驷,却是听出了许多的凶险。
前些日子,粘杆处的人早就汇报上来了。
于氏家族有一小半人陷在了江宁城,被贼兵俘虏。后贼酋亲自下令释放,派人驾船送至江北。
据查,仍有五六個年轻女子失踪,许是被贼兵祸害了。
乾隆倒不会因为这件事就觉得于敏中和李郁有勾结。
老皇帝虽刻薄寡恩,多疑残忍,但并不傻。
今天只是想敲打一下于敏中这个老东西,顺便检测一下他的忠诚度。
结果大体满意
打了一巴掌,就该给个甜枣了。
乾隆话锋一转
“于运和是伱的大儿子吧有功名吗”
“回皇上,犬子今年四十有二。举人功名,老臣一直训斥他,要潜心科举,堂堂正正的入仕。”
“不必如此。他既然署理江宁通判了,任上勤勉,那就留在淮安做个督粮道吧。”
于敏中一愣,随即磕头谢恩。
江苏省本有两名正四品督粮道。如今江南失陷,驻地自然不能循旧例,只能特事特办,暂且移江北。
放在往日,粮道绝对是个肥缺。
放在今时今日,却是个地雷。
如果可以选的话,于敏中毫不犹豫,会让大儿子速速入京,随便在哪个衙门应个差,哪怕是理藩院也行啊。
和珅开口了
“奴才请旨,和琳乃是胞弟,年幼无状,忝在总督府做个微末笔帖式,如今”
乾隆摆摆手
“到理藩院,继续做笔帖式吧。薪俸是微薄了点,不过有你这个哥哥可以打秋风,倒也饿不着。”
“谢主子。”
同样是显赫家族出身,
于氏大公子,成了正四品粮道,还直接跳过了署理。
和府的弟弟,依旧是七品笔帖式,除了那几两薪俸,一只耗子都指挥不动。
放在旁人眼里,会啧啧感叹。
皇上多关照汉臣,多关照老于家。
只有少数看的透彻的精明人,才一眼清楚,这是把老于家架在火上烤。
一江之隔,秋收在即。
这个督粮道,可不好当哟。
要供应江北大营,还要供应京师禄米,于敏中怕是老骨头都要榨干几根。除非,他不在乎这个大儿子的前程了。
保和殿的这一场君臣奏对,足足持续了2个时辰。
小太监甚至送了两次茶水和点心,防止皇上和三位臣子饿着渴着。
乾隆旧事重提
“和珅你上次说的封锁硝石的事,朕琢磨了一下,评价是切中要害。”
“奴才也就是灵感一现,没想到歪打正着。”
“不,你确实提醒了朕,这或许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乾隆突然来了精神,眼神放光
“几次交战,都说贼酋的枪炮犀利,官兵吃了大亏。朕询问了内务府负责火器作坊的奴才,火药的原料当中,炭随地可得。可另外两样,尤其是硝石很难获得。”
“朕反复思索,猜测贼酋的硝石来源是走私。”
“咱大清的有些人,为了那点银子,脑袋都敢不要。”
乾隆的语气逐渐严格,阴狠。
他突然伸出右手掌,在空中狠狠攥成拳头,好似捏到了李郁的命根一样。
“封锁硝石矿,打击走私。让贼酋火药逐渐枯竭。”
“调集南方各省绿营兵,以八旗兵督战,轮番进攻江南,消耗贼酋的现存火药。”
于敏中当即激动了起来,高声颂扬
“皇上之洞察锐利,千古罕见。江南匪乱,旬日可平。”
乾隆矜持的笑笑,端起茶碗
却又听到一句
“可老臣担心,皇上的英明策略,会被底下人执行坏了。”
和珅立马接过
“于大人所言有理。走私链条,斩断不易。需择一有魄力,有能力的干臣,作为钦差督办。”
“老臣推荐刘大人。”
刘墉一脸错愕,望着于敏中慢是褶子的侧脸。
心想,你老东西没事吧
然而他看到了皇帝透过来的一缕眼神,充满了探询和期许。
犹豫了片刻,也仅仅是片刻。
他拱手道
“臣愿往。”
乾隆点点头
“着军机处拟旨,内阁学士刘墉加体仁殿大学士衔,即日出京赴西南,督办硝石。”
“凡走私者以及幕后庇护者,一经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