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
一部分进驻余杭,成为甲士营。
另外一部分无心打仗的就地解甲归田。
李郁告诉他们,先到东山步兵士官学校进修1个月。
之后就可以安心的在桐乡县,每日到新兵训练营点卯,负责2个时辰的新兵训练,然后快乐的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这些人当中有很多是跟着苗有林从贵州,从皖南一路拼杀出来的老弟兄。
战场经验丰富,训练民兵问题不大。
而且这些人在体罚方面,比东山步兵士官学校出来的那些人更加心狠手辣。
江南募兵多是流民、破产贫民、还有各路泼皮混混。
正经百姓,少之又少。
所以李郁很重视淮西兵,派了一队人便装进驻角斜盐场,归盐场大使指挥。活动经费也追加了2000两,用于打点人脉。
郑河安转入了军职,不便继续从事募兵。就从他的同乡小兄弟里挑选了3人继续在皖北活动。
在清廷做出反应之前,必须尽可能的多偷采“兵员资源”。
“前面是何地”
“拱宸桥。”
李郁站在甲板上,望着这座三孔石拱桥。
“杭州人说,看见拱宸桥就说明到了杭州。那咱们此刻就是离开杭州城了。”
坐船是一艘快速帆船。
前后各有一艘类似的船负责警戒。
船体轻,船头窄而翘,两桅风帆,必要时还可以增加6人划桨。
适合快速机动,运输要员。前提是在自己控制的安全区域,安全无虞。
船舱内设施豪华。
李郁吃着西瓜,对着摊开的地图沉思。
不时抓起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马鞍山工业园区规划”。
此去江宁,除了收人心之外,最大的任务就是搭建起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园区。
人,有了
钱,也有了
技术,有成熟的储备。
船行驶到了苏州时去了一趟西山岛。
临时抽调上百位工匠和学徒,作为搭建马鞍山工业的骨干人员,待遇升一级。
张满库不顾老迈,自告奋勇想去。
李郁想想还是婉拒了,让他的儿子张有后、西山铁厂老陈去做管理。
这一趟的行程太急,甚至过家门而不入,并不曾去关爱两位夫人。
不过,却带走了韦秀。
理由也很正当,她一直未曾有孕。
趁着行船枯燥多多努力。说不定换一种环境,人生就有惊喜了。
在这个医学草莽时代,作为一个枭雄,子嗣需要多一些,再多一些。毕竟一场感冒都能夭折。
在抗生素发明之前,人真的很脆弱
船到丹阳,上岸骑马。
到了中午暑热,因而在一处密林搭建帐篷避暑,待傍晚再行军。顺便提前派快马通知林淮生和刘千。
忠诚的江宁,终于迎来了他的主人。
次日,李郁一身戎装,在大批护卫的簇拥下从定淮门进入江宁。
“淮生,今日如何来了这么多百姓。”
一眼望去,无边无际,令人心悸。
林淮生恭敬的说道
“属下令人通知全城,主公体恤百姓,准备颁布史无前例的赈济令,所以他们都来了。”
刘千在一旁没有吭声。
他们不会说出来,通知全城时候说的是来者有份,不来可就没份了。
李郁走上城墙,俯瞰下去黑压压一片。
他举起了右手示意肃静,过了好一会才安静下来。
幸好刘千有准备,挑了一队嗓门大的兵当扩音器,站立间隔10丈。
主公说完一句话,他们就会按照顺序大声重复,人工扩音,立体环绕,保证最多的人能够听得见听得清。
我大清科技虽不先进,可善用无限充沛之人力
“江南,是江南人的江南。”
“江宁,是江宁人的江宁。”
“清廷没把你们当人,我,李郁把你们当人。”
“从今天开始,大米,12文一斤。盐,35文一斤。江宁百姓每户可先拿100斤,没钱就赊着,年底再还,不要一文钱利息。”
大嗓门的兵丁们依次吼完这句,底下百姓终于不再麻木了。
激动,欢呼,鼓舞,流下热泪。许多人开始下跪,感谢这天大的恩情。
李郁等这一波喧嚣过去了,又举起手,示意安静。
“免除江宁百姓两年的赋税,一文钱都不用交。”
这一句好似重磅炸弹,掉进了沼泽里。
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傻了好一会,才爆发出了疯狂的欢呼。
“万岁,万岁”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