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断地督促各省将钱粮押解入京。
黄文运的这种做法,相当于雪中送炭,户部尚书和珅很赞赏,在邸报中公开赞扬黄大人的为官卓异。
朝中文武都预计,黄文运很快就能往上挪一挪。
而漕运,就很不让人满意了。
户部不断的发文催促工期,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
京城的粮价,已经涨了5成了。
那些背景不俗的米店,已经开始惜售,制造紧张气氛了,准备狠狠赚一笔。
通州仓,把压仓底的绿色老米都搬出来了。
当做铁杆庄稼发给旗人们,一片怨气。
而山东今年的收成也不太好,2个府遭遇了雪灾,所以支援有限。
据说,户部已经开始研究从湾岛买粮了
自从康熙年间,打下这片海岛后,大米的产量一直是飙升的。
肥沃的土地,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加上当地人口稀少
大米年年都是过剩的。
外销大米,已经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福建,浙江两省,年年向其购买,填补口粮的空缺。
此两省,粮食长期是无法自给的,缺口很大因素很多,主要是地形,其次是农业结构。
乾隆再次发了密旨,口气不善。
暗示钱峰要不惜代价,恢复漕运。
然后,不必急着回京,在江南以重建绿营、核查地方府库钱粮的名义,秘密查访反清势力,无论官民,但有嫌疑即可捉拿。
四品以下,可不请王命,直接诛杀
密旨中有一句尤为恐怖,“可杀错,不可放过,偶有暴虐误判,朕皆不问,唯深挖反清首脑为要”。
密旨的最后,也肯定了他果断拿下尤拔世这个大蛀虫的功绩,同时暗示可以捉拿更多的“尤拔世”,整肃江苏的吏治。
然而,聪明人都懂的,整肃吏治是台面说法,抄家才是真实目的。
作为大清朝最富庶的省,这里的官儿过的也是最滋润的。
不抄个典型,一二百万两白银,钱峰是无法交差的
他真的红了眼睛,准备杀人了。
挖河累死病死的民夫,已经超过了1500人,这个数字还在急剧攀升。
乍暖还寒的季节,人很容易生病。
何况,民夫们都是泡在冰冷的泥水里,吹着寒风,吃的也是冷食居多。
如此艰苦的徭役,民夫们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人再多,工程进度还是慢如蜗牛。
如何解决,唯有一个字钱
钱峰是个清官,不爱钱,但是他知道钱的重要性。
这世上的难事,往往都和“钱”挂钩。
钱解决不了的事,玉皇大帝也解决不了。
李郁的便宜丈人,胡师爷也在仪征。
他作为漕运总督高薪聘请的师爷,自然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东翁,你瘦了。”
“老胡,你可得帮我再想想办法,这漕运再不通,我真的不敢活了。”
呜呜呜,漕督居然就这么哭了。
毫无朝廷大员的气度,让属官幕僚们都觉得尴尬。
原来他有170斤,现在大约只有100斤了,瘦的脱了相。
官袍在身上都晃荡,非常滑稽。
胡子拉渣,眼睛血红,人已经接近崩溃边缘了。
胡师爷叹了一口气“东翁,别急,我再去想想办法。”
漕督看着这屋内的一大圈人,哀求道
“诸位,都帮帮我。谁要是能帮我渡过难关,谁就是我关某人一辈子的恩人。”
他拱手,行了一圈礼。
众官都心里不太好受,这什么世道嘛,把堂堂的正2品大员逼成了三孙子。
山坡上,竖着钦差大旗。
那个在风中屹立的身影,就是钦差大人。
胡师爷只是瞥了一眼,就不再有兴趣了。
钱峰真是个二愣子,他为了鼓励民夫,天天站在那高处喝西北风。
这种自虐的行为,让民夫们的怨气也减轻了许多。
否则,这种高强度的徭役,再加上挖出石人的暗示,保不齐就要出乱子。
当当当,
铜锣敲响,这是下工的信号。
民夫们扔下工具,一窝蜂跑向冒着炊烟的地方,准备吃饭。
吃饭不积极,脑子有毛病
最近扬州城的几位盐商发了善心,捐输了不少银子,说是要让百姓们吃上一口热食,降低生病率。
每人一碗,热腾腾的菜泡饭,有少许的油星子。
民夫们像护食的动物一样,蹲着猛扒饭。
“当差的都不是
好东西,不过钦差大人是个好官。”
“是啊,就是他逼着盐商老爷们捐的伙食银子。”
“哎,哪个杀千刀的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