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我一套江北组合拳,清廷就腰间(2 / 4)

刀剑在手,横眉冷对,只等上官一声令下,就要暴打这些穷哈哈。

虽然说他们也是穷哈哈出身,投军吃一份饷银,可只要有令,照样下的去手。

在大清朝,同情心是一种奢侈品。

普通人拥有过多的同情心,很可能被视为脑子有毛病。

扬州府同知骑在马上,举着马鞭爆怒喝一声

“一群穷鬼,你们领头的呢”

“我们没有领头的,都4个月没发工钱了,老爷,多少给点吧。”

“拖欠工钱,你们该找场商要啊。”

“场商说他也没钱,让我们来找扬州城里的盐商老爷。”

同知气笑了,骂道

“你们倒是听话,走几百里来扬州城添堵。来呀,打断他们的狗月退。”

兵丁们立即冲上去,如狼入羊群。

惨叫,鲜血,听在同知耳中,却是如此悦耳,仿佛一曲忠诚的赞歌。

他和身边的人说道

“抚台大人让我署理知府,这是对本官的信任,本官当尽力安靖地方。”

“传令下去,打到3里外,再鸣金收兵。”

此时,

1里外的河叉里,小船。

王六看的两眼喷火,心如刀绞。

数月前,他,又被李郁调换了个地方,卸任了胥江码头工人互助协会会长的职务,到这两淮盐场搞团建。

原先的职务,被赵二虎顶了。

要说王六心里没点怨恨,那是假的。

李郁利用他,同时也提防他,明眼人都瞧的出来。

然而,对他说的那些话也是掏心掏肺的。

“苏州府的形势一片大好,吃不上饭的人越来越少。”

“可就隔着一条长江,就在那黄海之滨,还有几万灶丁过的水深火热。”

“王六,我们不能放弃他们。”

“我给你经费,给你人,给你武力支持,你到江北去,打开局面。”

于是,王六就来了。

在各个盐场之间穿梭,和灶丁打交道,施舍医药,还有少许铜钱。

他是李郁麾下,唯一一个擅长搞团结的人才。

其他人,都办不到。

无论是形象,还是做事风格,都决定了无可替代。

王六,强壮憨厚,手掌老茧,爱赤脚,各种活计娴熟,一看就是个干活的好手。

他识字,略懂医术,会说话,拥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

缺乏组织的苦力们,看到他就愿意簇拥在他身边,相信他能带给所有人好日子,和恶霸场商们斗争。

“该动手了吧”

“再等等。”

“还等什么,他们可是手无寸铁的灶丁,是我把他们组织来的。”

“你无权指挥我。”

李大虎冷冷的一句话,如同冬日的一盆凉水,泼的王六心拔凉。

四散而逃的灶丁们,终于等来了救星。

树林里,窜出了一群人,对着错愕的兵丁开枪了,砰砰砰,燧发枪响成一片。

所有人都傻了,坏事了。

手举刀剑棍棒的兵丁,知道遇上硬茬子了。

扔到兵器就逃命,身后,又是一轮零星的枪响。

城门口的同知,反应迅速,拨马逃入城门“速速关闭城门,有贼匪。”

“大人,外面的弟兄还没进来。”

“去你妈的,本官命令你,拉吊桥关门。”

城门官不敢再质疑,赶紧指挥兵丁照做。

铜锣响成一片,同时夹杂着呐喊“贼匪攻城啦,么得命啦。”

整个扬州城,乱成一团。

一个光头和尚,站在重宁寺的塔上,眉开眼笑。

边敲木鱼,边念经

“南无阿弥陀佛,一炮100人。”

“早晚有一天,扬州城人人皆知贫僧法号。”

他是李家军的一员,年前拿着寒园寺监寺智空大师的介绍信,来这入伙,啊不对,是挂单。

扬州城敬佛,顶着出家人的身份方便行事。

重宁寺住持本不愿接受的,因为此人自称四方行脚僧,却一股红尘味儿。

但智空大师佛缘深厚,得罪了他,对本寺发展不利。

斟酌再三,同意挂单,只安排他做些不甚打紧的轻松活儿。

城外,

火枪声,刀剑劈砍声,零星响起。

被追急了的灶丁们,捡起不知道谁扔在地上的兵器,反杀了一轮。

然后,他们就傻眼了。

“我,我杀人了”

李大虎,一边快速装填燧发枪,一边说

“对,你从后面追着砍翻了两个官兵。”

“你们是什么人”

“六哥怕你们吃亏,请了我们这些江湖朋友来助拳。”

说罢,对着跪地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