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一层有舷窗,必要的时候可以当射击孔。
底下一层没有舷窗。
蒯厂长说,
是为了防风浪。
满载的情况下,吃水线已经到了底舱的中上位置。
“你有没有考虑过,人员货物上下更便捷的设计”
“老爷是说,用硬质跳板”
那种晃悠悠的跳板,实在是考验人的平衡性。
人还可以克服,火炮就麻烦了。
若是有更宽,硬质的跳板,就可以快速卸车,卸炮。
蒯厂长犹豫了一会
“可以参考吊桥,做一种铰链控制的硬质跳板,宽度6丈,长度15丈。”
“航行时升起,靠码头时候放下。”
“怕是需要铁厂配合,用夹铁板。”
李郁立即拍板,没问题。
“不过如此一来,船的左右就不平衡了吧”
“无妨,满载的时候,在另一侧多安排重物。”
“那空载呢”
“将船上水手日常所需物资,都安排在另一侧底仓。”
李郁对于这种船很满意,
建议分重型和轻型两种。
轻型运输船,适合小规模行动,还有水浅区域。
仅载50人。
上次从安徽购买了大批的木料,短时间是不担心了。
不过,蒯厂长还是建议多储备一些木料。
因为,其他物质都是随买随用的。
木料不是,砍伐后需要多个工序,很久的时间,才能用于船只,家具。
李郁从善如流,
派人去,继续购置一些硬木料。
银子只有花出去,才有价值。
而史密斯他们以旧换新搞来的那艘船,也很不错。
非常耐用的商船,木料也新。
这让他,为那个损失惨重的船主默哀了一会。
邪恶的清廷
李郁琢磨了几天,
决定在原来基础上,加以改进。
变成一艘庞大的内河火力输出平台。
船舱主体结构还算坚固,
又用铁部件加固,增加船体刚性。
舱外壁,
加挂铁板,增加防御。
挖出合适的炮口舷窗,还有射击孔。
甲板稍作改造,
除了尾部,其余全部成了平的。
增加了6处固定位,可固定短管霰弹炮。
抵消后坐力。
而舱内侧舷炮,多是长炮,打铁球炮弹的。
李郁取了个名字,太湖幽灵号。
这个名字一点都不浪漫,
理论上,太湖幽灵号可以装载24门炮,以及50杆抬枪。
李郁对于抬枪这种武器印象深刻,
在李氏一型火绳枪的基础上,搞出了李氏抬枪。
总长度2米,六棱枪管加长加厚。
两人协作,才能完成装填。
主要是打霰弹,偶尔也打圆球铅弹。
靶场试过,铅弹能打400米。
霰弹能打200米。
某种程度上说,接近1磅炮的地位。
或者叫06磅炮。
有人说这玩意,
在枪里面,它打的最远。
在炮里面,它重量最轻。
总之,李郁很欣赏这种跨界武器。
将他部署在了战船上,填补火炮的空白。
靶场试验时,
发现在前面用肩膀扛着的人太过痛苦,被震的七晕八素。
于是,
又增加了枪架,架设在甲板上。
抬枪架在上面打,就轻松多了。
而考虑到后坐力太大,火枪手打不了几枪,就肩膀淤青。
李郁又给抬枪手,
配备了一种坎肩,穿上后,右肩有厚厚的皮革缝着棉花,能够抵消一大半后坐力。
改装这艘船,还有一个目的是,避免被认出来。
虽然概率极小,可还是存在的。
一旦乾隆得知,被自己耍的如此狼狈,
以他极度狭隘的心月匈,只要没脑溢血,指定要尽起天下精兵,踏平太湖。
量大清之兵力,不死不休。
李郁有点忌惮,
清军在金川之战中展示出来的组织力,和后勤能力。
这可比什么名将,索伦突击队可怕多了。
一个1的高度组织力群体,可以轻松征服99的其余人口。
这在历史上已经无数次被验证过,
清军入关,就是时间最近的一次证明。
后勤能力,
穿越人士都知道,花旗国大兵,打仗是如何的简单粗暴。
用钢铁,午餐肉,还有可乐,冰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