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全抓走了。
铺子,自然也要关张。
至于说何时能释放,那得等李大官人开口。
一通组合拳下来,打的苏州城柴禾商人是晕头转向。
这个时候,有一个好心人出现了。
他和柴禾商会的众多商人说,大家还是不要硬碰硬,李大官人有人,有银子。
咱们拿什么和人家斗
惹毛了人家,说不定夜里就给你放把火。
苏州府商业发达,很多行业都有协会。
这位好心人,就是商会中的一员。
昨晚,刚被深夜拜访的维格堂大律师,杜仁成功说服,心服口服。
于是,他这才上演了曲线救协会的一幕。
两天后,苏州府柴禾商会派出了代表,和李郁正式商谈。
经过了半天的友好谈判,在持刀衙役的全程监督下。
达成了合作意向。
出清所有柴禾,然后改卖煤饼。
以一个月为期限,如果生意好再续约。
如果卖不出去,这事就到此为止。
5天后,煤饼开始畅销。
苏州府的衙役,开始到处抓随便砍树的人。
再不出手,怕是偌大的苏州城,没有一棵树能活到元宵节。
从西山煤矿运来的煤饼,一船船的沿着水路进入盘门。
苏州的水系发达,省了很多事。
从西山岛,竟然能一路航行到盘门水城门。
再换小船,上货到各个店铺库房。
午餐时分,李郁爬上了城中的最高处,北寺塔顶。
俯瞰全城,袅袅升起的炊烟。
青灰色的煤烟,飘的全城都是。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感慨道
“我仿佛闻到了文明社会的味道。”
“军师,我觉得有点呛人。”林淮生忍不住说了实话。
“你读书太少,信我。”
又过了一会,刮起了西风。
西风裹挟着煤烟,直扑北寺塔。
“军师,你怎么流眼泪了”
“哦,被沙子迷了。”
林淮生欲言又止,心想
明明是被煤烟熏的,这烟真踏马难闻,还熏眼睛。
李郁有一点没说错,他读书太少。
这煤饼熏人,是因为含硫量太高。
西山煤矿,地下全是这种成色的煤。
可是除硫技术,目前尚未掌握。
只能苦一苦苏州百姓,慢慢适应。
其实,这硫味熏多了,也是有好处的。
可以除虫,驱蚊。
苏州柴禾商会,已经在如此宣传了。
妄图践踏百姓的智商,把坏事说成大好事。
后来,有缺德鬼编排李郁。
说他是唯一一个,天天让全苏州女人流泪的坏人。
地方志中,狠狠的记载了一笔。
乾隆四十年,七月初四,苏州城从这一天开始,成为了工业化的第一个牺牲品。
每到饭点,全城飘煤烟。
飞鸟惊恐,不敢落地。
然而若干年后,李郁已经登基为帝时,特意授意了一批文人。
大写研究文章,称从这一天开始。
苏州城外的山都绿了,树木都茂密了。
再也没人砍伐树木烧柴了。
这是工业化的一小步,文明的一大步。
总之,站在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看法。
帝国的反对者,
在私下称呼这位皇帝“黄帝”,因为他画过太多涩画。
又叫他“绿帝”,因为他干的坏事,总是喜欢打着为了绿化的幌子。
廉价的煤饼生意,很快铺开了。
短短1个月,西山煤矿的销售额就做到了惊人的3000万文钱。
折合白银,3万两。
李郁说“垄、断生意,大有可为。”
燃料,是每一户百姓每天都要用的东西。
长年累月下来,这项生意极为稳定。
不过,离不开背后这些官吏的大力支持。
所以,分红要大方。
年底,让这些人尝到甜头。
成年人的友谊,脆弱如窗户纸。
捆绑上共同利益后,就坚韧如蒲柳。
目前就两个问题
西山煤矿要提高产量,而增产,就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还有一样,就是运力不够。
解决这两件事,生意还能涨几成。
人力,说好办也好办。
招募流民,运到西山岛上。
而官府,对于此事会保持默许。
因为,他们既能获更多分红,又能解决地方流民隐患。
属于,躺着就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