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百家论道
“多谢陛下。”
孔颖达谢了恩,坐在凳子上喘了几口粗气,顺便悄然打量眼前这位大唐的君主。
他乃是高祖李渊年间的老,在李承道登基之前便已经告老。
虽然称不上三朝元老,但也算是亲眼目睹过隋明帝、唐高祖、武德圣皇帝这三代君主。
隋明帝不必多说,是隋朝的亡国之君。
本来那时的大隋乃是天下第一强国,结果被他弄得国力衰退,从此灭亡。
高祖李渊乃开国之君,但真正带领大唐走向繁荣和强盛的,却是李承道这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灭夷族,降四方,统天下,开万世之太平,立旷古之功勋
现任的大唐天子李承道,那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皇帝。
虽然传说脾气比历史上的始皇帝还要霸气,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有这位君主坐镇大唐,唐人着实心安。
否则那死去的三位亲王、那被抄灭的十多个世家,就是他们的下场
所以孔颖达觉得李承道乃事千年难见的圣君,但是性格却霸道难以相处。
果然,当日晚上,礼部尚书李纲邀请了吏部尚书、以及中许多儒家门徒,主要是礼、吏两部官员来参加聚会。
问题是,自科举制改革过后,文风盛行,儒家发展迅猛。
就在就在儒家徒们聚会的时候,狄仁杰亦去拜访了刑部尚书这位老上司。
再加上儒家那边又请来了孔颖达那个老物,不得不说,这让法家门徒们感到莫大的压力。
儒法之争,经久不衰。
孔颖达虽然曾经为国子监祭酒,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何况他已经致仕。
果不其然。
正如李承道所猜测的那样,孔颖达在赞颂了他半响后,这才结结巴巴地道出了来意。
事实上有很多人在初次见到李承道时都有类似的感触,感觉这位君主并不像传闻中那样强势霸道,很平易近人。
“朕考虑考虑。”
“这还是不够啊,当今长孙中书可也是儒家门徒。”
最近闹得风风火火的,不就是百家论道那档子事么
刑部尚书听完后,却眉头紧皱,闻言默然不语。
李承道瞥了一眼呈递到他手中的推荐信,笑着说道“孔先生日后要见朕,径直来皇宫就是,无需托人。”
只不过李承道实在是太霸道,权利威望无人能比。
而他亦是法家门徒。
他为了百姓斩了三位亲王,虽然吓到了很多贵族,但也引来了他们的敌视。
李承道这一番话,让孔颖达很是受用,不过却不敢当真。
我等身为法家子弟,亦要有所准备啊”
毕竟李渊与他有君臣之情,但是新君李承道,却与他毫无交情。
他倒不是故意为难孔颖达,赵润只是在权衡利弊。
现在的他,只是一介白身而已。
狄仁杰如今已经入了三省中枢,且颇得赏识。
跟墨家、农家不同,法家一直以来都是儒家的强劲对手。
再加上李承道在士族圈子里口碑实在不好,很多贵族都暗中觉得他离经叛道、背叛贵族阶级。
他希望朝廷将儒家的书籍进行整合编纂,成为教材,并且把自己几十年来著作的几本得意之作也加入进去。
不过孔颖达是见不到李承道另一面了,因为他俩没有利害冲突。
在孔颖达告辞时,李承道亲自将其送出御书房,还善意询问汤舍的住所。
李承道估计,这帮儒家门徒,很可能是要聚众商议对策,看看怎么胜出这次论道。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彼此没有利害冲突。
眼前这位年轻的君主,其实也并不像传外界传闻的那样倨傲霸道嘛这明明是一位很谦厚的君主啊。
因此不论贵族们有什么怨言,也只能死死憋着,老实遵守朝廷的规矩。
在两人私下会晤时,狄仁杰对刑部尚书说道:“尚书大人,儒家门徒眼下正在唐尚书的府上聚会。
由后者将其转呈到李承道手中。
这位年轻人将尚书令魏征的举荐信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大太监高怀。
不过当他见到了李承道,孔颖达这才发现。
接下来,就是一大篇称赞李承道的话,听得他心中暗笑。
儒家门徒聚会,至于具体是什么聚会,纵使狄仁杰不提,刑部尚书亦心知肚明。
所以想要入宫面圣,是需要人举荐的。
孔颖达微微有点失望,但显然眼前这位君主跟礼部尚书李纲不同,不是他能打能骂能训斥的。
“听闻陛下前些日子下诏,意诸子百家中挑选一家作为大唐皇家学院主流学科,并著书立言,老朽以为,此功在千秋”
儒法两家的门徒谁都不肯在学术上示弱。
几句寒暄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