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个明知结局,又无法自拔的故事!(八千字章 求月票!)(1 / 6)

前一段时间,刘振洋其实是听到过农影出品的这一部特级英雄黄记光的。

毕竟农影研究院和荣影集团的办公大楼就隔了一条街,农影那头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借用了很多老荣影厂的库存道具,折腾的动静挺大。

通过集团里一些同事的闲言碎语,刘振洋也影影绰绰的听说这部片子公开了剧本,在线征集网友的建议进行拍摄。

可问题是,所有的同事包括公司内部的几个制片人谈起这事儿的时候,都是用一种戏谑的口吻啊

而且刘振洋虽然是搞电影的外行,搞经营却是实实在在的内行。

大部分时候一个电影的剧情如果不行,就会狂吹什么细节和制作过程中的艰辛。

而一般来说,这种过度营销制作过程和细节的影视作品,最后的成片效果都很拉胯。

众所周知;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最重要的内核永远都是故事。

所有的技术手段,都是为了如何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服务。

所以在刘振洋看来,特级英雄黄记光这部电影注定是一部扑街的烂片。

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剧本的故事太“众所周知”,它一丁点的新意都没有,一丁点的悬念都没有,几乎这个片名叫出来,观众就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

就这样的题材这特么在线的四万多人都是谁啊

得无聊成什么样,才能看这种内核的主旋律网大啊

带着这样的疑惑,刘振洋接过了制片梁永军递过来的凳子,坐在了电脑屏幕之前。

此时,屏幕中的剧情已经进行到了第二幕;

完成了剧情背景的交代和黄记光这个故事主角状态,镜头随着他的视角进入到了阵地坑道。

相比于外面的战壕交通道,这里阴暗压抑。但是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没有窗没有光,就连空气都仿佛凝固的坑道,却是难得可以放松的地方。

昏暗的油灯下,从阵地上下来轮休的战士们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有的在为战友理发,有的在缝着军装上的破洞,有的窝在角落在补觉,有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侃着大山而回到了坑道的黄记光,则是趁着时间,给家里写起了信。

准确的说,是在战友的帮扶下给家中回信。

“娘,儿子近日接到来信,知道家中安康。虽然我这里目前有少许困难,请娘不要担忧。想咱在封建地主压迫下,过着牛马奴隶的生活,现在虽有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然后还是老样子,幸福的日子还在后头。你还想写点什么”

听着战友念着已经写下的回信,不识字的黄记光放下了擦拭着冲锋枪的破布。

“再帮我问问家里土改没有。哥哥嫂嫂生产怎么样,还有小弟小弟怎么样。我娘还说啥子了”

“哦、你娘问你仗是不是快打完了,问伱啥时候回。”

“啥时候回”

中国式父母的关怀永远如此,明明这辈子都挂记深爱着自己的子女,但唯独一个“想”,一个“爱”却从不提及。

信中的挂念仿佛是一把抓心的钩子,将读信人的思绪拉回了家乡;

那是他在验兵入伍后在家里呆的最后一个晚上。

半大的弟弟在唏哩呼噜的喝着米粥,瘦弱而慈祥的母亲在小口小口的嚼着硬馍。

“吃啊,怎么不吃”

“部队要我了我们明天就出发,先去三台县的十五军营地,然后转去东北,最后再去朝鲜。”

母亲咀嚼的动作僵硬在那一刻,木桌上的烛光在她因瘦弱而显得很大的眼睛里闪动着。

一同闪动着的,还有其他的东西。其中主要的成分是不舍和没有分别就已经开始的牵挂。

僵硬的咀嚼,在长达几秒钟的沉默后才得以继续。

然而这种咀嚼在此时此刻,已经脱离了动作原本的作用。不是为了细碎食物,而是压抑哽咽。

“参军光荣”

老母亲放下筷子,将脸别了过去。

“参军光荣”

慈母的背影在眼前浮现,然而现实的景象,却是坑道中疲惫的战友和克制着呻吟的伤员。

“这仗肯定还没打完”

坑道的颤动,闷雷般的炮响,划破了坑道内这难得的宁静。

看着坑道上方簌簌落下的灰尘,青涩的战士扣上了军帽,拎起了擦拭好的冲锋枪。

“告诉我娘,我得立了功再回去。不立功,不下战场。”

拎着冲锋枪,那穿着略显宽大而不合身的身影走到了坑道的出口。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冷月寒星笼罩的战地,阵阵炸雷撕裂天空,轰隆炮声连绵不断。

几十公里长的战线上甘岭阵地,成串成串的曳光弹,照明弹,信号弹在空中交织飞舞。

炮弹的尖啸,闷哑爆炸声在山谷中回响不息。

看着那真实到了极点的特效弹道,以及夜色中道道爆闪和被冲击波荡起的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