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心阁古玩市场,张文予大小也算一号人物。
不过在楚南省古玩圈,就不够看了。
杨辰倒是不知道,这珍宝斋的老板张文予,竟然是古铜镜的发烧友。
还有很深的研究
这敢情好,算是找对人了。
拿出电话,当着和尚的面,直接打了过去。
电话响了几声。
接通。
那边传来张文予亲切的问候声“杨老弟,你好你好,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你的风采啊”
这段时间,杨辰的大名,在楚南古玩圈,可谓风头正劲。
做为古玩圈的一份子,张文予自然是听出了茧子。
而作为杨辰的朋友,他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在店里也与那些好友吹牛,说不仅楚南泰斗林叔庚来过他的小店。
就连林老都佩服的古玩新贵杨辰,也是他的朋友。
还别说。
最近他在天心阁,明显比以前更受欢迎,也更受尊重了。
杨辰哈哈一笑。
“张老板,问你个事,听说你是古铜镜这方面的专家”
此话一出,张文予连忙谦虚道“不敢不敢,专家什么的可不敢当,跟你们这些大佬相比,就是一个笑话。”
闻言。
杨辰笑了笑。
“张老板不必过于自谦。”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古铜镜这方面,我确实不太在行,所以有点这方面的事情,想请教一下张老板张老板不会藏着掖着吧”
杨辰调侃道。
一听这话,张文予马上正色道
“杨老弟,古铜镜这一块,是個冷门项目。”
“我对这一块,倒是下过一番功夫,专家确实不敢当,不过多少还是知道一点,不知道杨老弟想了解什么”
杨辰道“透光铜镜”
听到这四个字,张文予倒是颇感意外。
“这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特殊铜镜,技术早已失传,流传下来的也很稀少,圈子里传的倒是挺神秘。”
“什么法器法宝,祭祀用品,外星科技等等,不一而足。”
“不过在我看来,恐怕也只是古代匠人一时偶然制作出来的玩物而已,被有心人赋予了一点神秘的功能。
“我个人觉得倒是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和意义。”
说到这里,张文予马上又补充道“当然了,普通铜镜的功能,还是有的。”
“好的。”
“那张老板知不知道,战国时期,其实就有了透光铜镜”
杨辰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张文予先是一楞。
然后压低声音,有些惊讶的问道“杨老弟,你是从哪里知道,战国时期,就有透光铜镜的”
闻言。
杨辰笑了笑。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张老板,战国时期有透光铜镜吗如果有,你觉得是用来干嘛的”
“有可能会存世于哪个地方”
听到这里,张文予咂了咂嘴。
“现在考古界的共识是透光铜镜是西汉中晚期的时候,被发明创造出来。”
“再早一些的话,没有相关的证据和器物证明。”
“不过”
张文予话锋一转“我曾经在一本不知名的古书残页上,看到过这样的记载,说战国时期有神镜。”
“名曰透光鉴。”
“就是透光镜的意思。”
“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说完。
张文予沉吟了一会儿,说稍等,让他再回忆细想一下。
然后才接着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那本古书残页上说,那块透光鉴,是用来寻仙问道的。”
“好像是藏在哪个道观之中。”
“你也知道,有些古书记载的东西,奇奇怪怪,真真假假,充斥着神话传说和古人的臆想。”
“我当时也只是当成野史,奇谈怪论。”
“没有细加考证。”
听他说完,杨辰颇为急切的问道“那你还记不记得,是藏在哪座道观之中”
张文予想了想,一副歉意的语气“不好意思,我记得那张残页之上,好像就是缺了那座道观的信息。”
“回头我再找找,看能不能翻出那本古书残页。”
本来。
听张文予透露出来的信息,杨辰都开始激动了。
虽说那块透光鉴,不见得就是九孔琉璃珠的配套古铜镜,但至少是有了相关的线索和依据。
至于用来寻仙问道
虽然有点扯。
但细细品味,倒也符合字幕系统无法鉴定,给出实际价值的逻辑和基础了。
藏宝图里面,具体藏着什么,只有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