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青城山的读书人,福祸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
青城山,一个年轻人手里捧着一卷道经,开始诵读,他神情专注,口齿清晰,朗朗读书声在这空荡的大殿回响。
太清殿,这里是青城山三清殿中的一座,寻常都是山上长老们打坐修炼的场所,今日,他却出现在了这里。
又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年轻人缓缓放下手里的书卷,眼神变得晦暗起来。
他叫曹立轩,本来是稷下学宫的学子,其天资出众,深受学宫的教授喜欢,后来奉命明德帝的密令来到了这青城山,想要一窥赵守一登仙的秘密,为此,朝廷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可等他来到青城山之后,却发现情况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当初他来的时候,道剑仙赵玉真还在山上,他也见过那位几面,只不过那位对他似乎很不感冒。
对方甚至没有多说一句话,将手里一部书交给了如今的青城山掌教之后,便飘然离去。
而那本书不是别的东西,正是青城山的不传之秘,也是赵守一所修行的功法——道经。
一开始拿到那部道经的时候,曹立轩还是懵的,他一直在稷下学宫学习,与外界打交道的次数不多,但是像青城山这种,什么也不过问,一上来就将东西给了他的做法,他还是摸不着头脑。
道经,这可是天下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多少人上山就是为了一窥这东西的真面目。
在之前,他想了无数种方法来获得这个东西,可到头来,东西却直接送到了自己的手上,而青城山自始至终似乎都不在意。
直到,他翻开道经的第一页之后,才终于明白,为什么青城山对这一部让世人都眼红的功法会如此的随意。
因为书上一个字都没有,并且书籍上也没有火烧水浸的痕迹,因为道经已经被人参悟过,上面也未曾留下这样的痕迹,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正确的方法也不会是火烧水浸这种低级的手段。
作为一个天资出众的读书人,他并不不傻,相反来说,他很聪明,书里那些圣贤道理,他几乎过目不忘,还能触类旁通,可当他面对这一部无字天书时,还是沉默了。
曹立轩从蒲团上站了起来,来到太清殿的雕木窗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木窗。举目四望,夜色中的青城山裹着层淡青色雾霭,檐角铜铃被山风撩起时,几片银杏叶正从千年老树上打着旋坠落。
檐角铜铃又一声清响,惊碎了满地月华。
曹立轩忽然一个恍惚,悄然间心神不知飘到何处。
彼时,他看向自己的双手,目光有些诧异,他明明记得道经已经被他置于三清神像前供奉,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只是此时,他也顾不得那许多了,看着手里的道经,他才愕然发现,此时此刻,他攥着道经的手指节已然发白,宣纸褶皱处渗出细汗。
心头忽然响起一个声音,第七日了。
一想到这个时间,他额头瞬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他来到青城山不是才五日,怎会成了七日。
七日是明德帝给他的最后期限,他抬起头,看向外面,夜色将尽,晨曦将至。
来到青城山的这几日,他心里自然还有别的想法,只是之前时间未到,他仍未死心,眼下时间已到最后一日,来不及细想,他起身往殿内走去。
他将经卷摊在太极鱼眼石上,凝神细望,看晨雾在空荡的纸面凝成水珠,却始终拼不出半个卦象。“再等等”
曹立轩在心里安慰自己,既然到了这一步,那他定要将心里的猜测试个遍。
正午烈日穿透银杏叶隙,他忽觉书页纹路似有微光,忙以青瓷盏接来山泉浇淋,却见水痕蜿蜒如泪,转瞬渗入纸脉再无踪迹。
看到这一幕,曹立轩双拳不由握了起来,这部道经定然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否则也不会引得明德帝觊觎,无论是参透之后上交这个秘密,还是用于自身,定然会是一个天大的造化。
只是此时,他心里又有些不确定了,难道自己真的与道经无缘
时间一分一秒划过,暮色四合时他又燃起松明灯,火光摇曳间仿佛瞥见墨色游丝,待凑近细观时,灯油爆开的星火却灼穿了半页残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他忽而发狠诵读道家经典,声浪震得梁上积尘簌簌而落。殿内供奉的三清像在烛火中明明灭灭,手中经卷忽轻忽重,某个瞬间竟幻作一块飘飞的衣袂。他猛然闭目凝神,再睁眼时,他手中哪里还有道经,有的只是被他死死攥住的木窗,还有一旁的铜铃似乎是在嘲弄般叮咚作响。
曹立轩站在原地,嘴角留下一丝苦笑。
之前总听闻求道难,求道难,难于上青天,当时他自觉自己天赋高,天下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参透的,今日,面对那部道经,他只剩下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同时他又对那位参透这部道经的那个小道士升起一丝好奇,到底是何等的才情才能参透这等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