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功德的文章。
扶苏总不至于来骂他老祖宗们的。
【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
【上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先王知雍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
【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恐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五序:公、侯、伯、子、男五爵,代指分封诸侯。
【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是时……常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遁逃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解,争割地而奉秦。秦有余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日浅,国家无事。】
其实看到这里,嬴政就知道以后这篇文章要流传于世了。
可恶,写的实在是的太好了!
虽然文采华美,但是没有那种空洞之感。都是有理有据的。
这已经可以和李斯的文采相提并论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嬴政顿时有了年少初次为王时看到李斯文章的感觉。
这人有才!
就这么着,扶苏用文意挑起了嬴政的怒火,但是也用自己的才华把嬴政的怒火给降了下去。
嬴政能成为秦始皇,让当时和后人们都老老实实喊他祖龙,绝对不是只有两把刷子的人。
嬴政在看到这篇谏疏时,其实心里有个大体感觉。扶苏似乎是承受了某些压力来写这篇文的。
因为扶苏写的谏文,大体内容实质上还是围绕着两个字来写——分封。
情况已经很明朗了。
嬴政看到奏疏之后,其实已经猜测到在扶苏给皇后守孝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嬴政开始揉着头,思考到底要不要继续把这篇冗长的文章看下去。
因为他儿子从写这篇文章上来的时候,其实心思已经很明显了。
现在,嬴政不能再说自己的儿子羽毛都没长齐就想着出去飞了。
嬴政有预感,一个跨时代的纪元,要从这份奏疏开始了。
毕竟扶苏的思想,连嬴政自己有时候都感到无法理解。虽然嬴政自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就是相信他是对的。
【及至陛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百越之地攻打也已经四年了,固然陷入泥潭,死伤无数,可是还是有成效的。
至于蒙恬将兵北面,也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嬴政信任蒙恬,而蓝天大营精锐皆在北地,嬴政会把蓝天营的精锐交给蒙恬,也是自然。
【堕名城,杀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鐻,以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后斩华为城,因河为津,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谿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陛下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嬴政看到这里,还是读着挺爽快的。把这文章拆一拆,多是一篇宗庙祭祀诵文啊!
周围的宦侍们看到嬴政在读文章,一下紧张,一下皱眉,随后又忍不住笑出声来,一个个都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其实大家都不约而同想到了一个名字。自然是刚刚回宫不久的那位。
【然秦以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