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太子已壮(求全订月票!)(2 / 3)

果嘛。不用想也知道,太子完胜。一众儒生最后都对太子赞不绝口。”

“到最后,他们纷纷追着太子,说要尊太子为子。有的还说,要请太子做他们的师傅。”

嬴政皱眉,“荒谬!那些大儒的岁数都可以做扶苏的大父了!他们一天到晚没事做吗,连打猎都要辩论。未免太闲了。”

嬴政大声的斥责,终于吸引了群臣的注意力。

众臣互相望着,赶紧拿起了弓箭,左右瞄准,心里还是记挂着扶苏和大儒们的辩论内容。

李斯察觉到嬴政的变化,立刻赶到嬴政面前。

他先是对着嬴政行了大礼。

“臣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何喜之有?”

“臣恭喜大王,天若不降太子于王宫,恐怕天下将要有无数滥竽充数的老师横行于世,恐怕天下人都要听不到正理了。”

嬴政乍听,自然反感。

平日里只觉得你聪明,如今看起来也是蠢笨如野猪。

横竖在你李斯眼中,也只有太子一人。已经没有我这个大王了。

“堂堂太子,不思治国理政之术,整日忙着和群儒辩论学说。这难道是太子该有的样子吗?”

李斯闻言只是低首笑笑。

“大王可还记得,韩非曾经说过治理国家有五蠹。”

“韩非说,造成国家混乱风气的一共有五种人。正是这五种人扰乱纲纪。”

“其一就是说那些著书立说的人,依托仁义道德来宣扬先王之道,讲究仪容服饰而文饰巧辩言辞,用以扰乱当今的法令,从而动摇君主的决心。”

“其二就是那些纵横家们,他们弄虚作假,招摇撞骗,借助于国外势力来达到私人目的,进而放弃了国家利益。”

“其三就是那些游侠刺客,他们聚集党徒,标榜气节,以图显身扬名,结果触犯国家禁令。”

“五种国家的蛀虫中,有三种,而这三种人他们都是依托不同的学派立于世。”

“韩非曾经告诫说,君主如果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广罗刚直不阿的人,那么,天下即使出现破败沦亡的国家,地削名除的朝廷,也不足为怪。”

嬴政望着李斯,“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寡人一直记得这句话。”

嬴政对于扶苏最大信任,来自于他亲儒,因为扶苏是相信君臣父子那一套的。所以嬴政对扶苏很放心。

但是嬴政对于扶苏的但又,也是来自于扶苏亲儒。因为儒家不是个好东西,在治理国家的大事上,儒家是最大的祸根。

笔在他们手里,嘴在他们身上。一个老师能分裂出八个学派,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看法。

思想上不统一,行为结果自然也不一致,这自然是在给国家制造麻烦。

“大王,不仅仅儒以文乱法,百家之说更是各行其道。只是天下以儒墨最为当世两大显学。”

“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

“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

“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

“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

“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耕战之事;对于从事古代文献经典工作的人不应当加以任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

“在过去,所有学说的解释权,都归于学派的大德;官府所要的,和学派主张往往是互相违背的。”

“而民众虽然表面上服从于官府的命令,但是实际上私下里双耳却更喜欢听信各大学派的言论。”

“原先创设学派,研究理论的人,都是身不在朝堂,无有权位,不懂得治理国家的人。而学派壮大后,迅速得到人心的响应,但是朝廷却无从拨乱反正。”

“因为朝廷没有解释这些学说的权力。”

“所以臣在听说了太子与诸儒臣辩论大获全胜之后,这才恭喜大王。”

“因为有了太子,从今日起,百家的学说朝廷也有了解释的权力。”

众人早已围了过来。

听到李斯的见解,众人纷纷眼前一亮。

“太子本身就有着极高的威望,又有着治理学说独到的天赋,太子的言论可以说服众人,百家的流派也许能在太子的处理下,最终成为一派!”

“所以臣恭喜大王,曾经让天下人都感到头疼的事情,也将在大王手下得到解决。”

“因为诸子百家的纷争,可以通过太子的名望与声威将其结束。天下即将一统,难道还要容许百家不断地互相攻讦,各成一派吗?”

李斯的计谋让秦王政看到了扶苏更多的可挖掘之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