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月下,月色和凉水浑然一体,散发着清亮的光泽。
李信持剑正对着士卒们,双目也闪烁着光。
“都是我的好兄弟。这一次,跟着我走,兄弟们个个都能加爵”
众人闻言,纷纷举起武器大呼,
“李将军”
“李将军”
在秦国的军功爵制下,谁能跟到李信这种作战风格的将军,谁就是一只脚踏上了秦王政的封爵名录上。
李信最喜欢的就是和敌人面对面的厮杀,他喜欢带头冲锋。
打仗的时候,负责什么任务的士兵最有利呢。
自然是属于收割的那一类。
其次就是冲锋的队伍了。
在战场上,冲的最快的,最勇敢的士兵往往能用自己的剑架在死神的脖颈上。
而那些一旦见到敌军和血腥的场面心中开始害怕的,想要逃跑的,这时候就轮到死神的利剑落在他们的脖颈上了。
生死,成败,越是大事,根本来不及让你思考去怎么做。
全部都在一念之间。
易经上讲,地天泰与天地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正是一念之差带来的。
如果士兵们能在战场上忘却生死,光是一双眼就可以吓退对方。
而一旦表露出畏惧,倒也不是敌人突然就剑术高超起来,而是小兵自己就已经两腿发软,露出破绽,这样的士兵在战场上是非常显眼的。
就像是菜鸡落在了狼群里,自然死得极快。
所以打仗的时候,参与第一梯队的士兵,其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什么身强力壮,技艺有多高超。
最关键的是要勇敢,不怕死
只有前锋不怕死,才能为后军开出一条道来,才能带动全军的士气。
而正是这样的前锋队伍,往往最是能诞生烈士未来的公爵,以及未来替补的战时指挥官。
现在,站在李信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群不怕死的汉子。
有些时候,位置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扶苏他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体验李信带兵冲锋的经历。
不管你过去是個怎样的人,当你加入这样的队伍,听着万众一心的呼喊。从那一刻起,你就忘记了自己是个单独的个体,融入了整个军队。
李信拔出自己的利剑。
这一片开阔的场地,李信站在高处时,以他那洪亮的嗓音足够让一万军士中的每个人都听到他的话。
他对着士兵们发出战前的呼应,这样能让每个将士都更好的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
只有融成一体,他们的军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只有融为一体,将士们的死伤人数才能下降。
李信骑着马来到了队伍之中,“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秦国人作战时的特殊口号吗”
“风”一万士卒,他们的眼睛齐齐闪烁,和天上闪烁的群星没有什么区别。
“风”是军队的一种口号。
因为古时候通讯条件的限制,指挥作战只能通过信号旗、传令兵来进行传递命令,但是有时军队数量过多传令兵与信号旗传达命令来不及时,将军就会喊出口号以此来向军队传达命令。
这样的命令传达方式因为比较容易出错,所以只被用于发布简单的命令比如冲锋、撤退等等。
后来,这样的命令因为简单所以被编写成具有鼓舞士气作用的口号形式,而“风,风,风,大风”
在战场上,将士们的心理状况几乎决定着成败。
冲锋时,往往占据上风,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命令已经就可以唤起将士们的战意。
可是撤退不同,在战场上直接喊出撤退,不仅影响将士们的士气,还会带来次生影响。
中国的古人玩心理学比西方早了不知道几千年。
所以撤退一向是不直接喊的,尤其是在特殊的战况下,军队会在内部提前规定这些暗号。
有些时候,也是列阵的口号,主打一个让对手出其不意;而在撤退时,越是对手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大呼撤退,显得主将都狼狈不堪,就会影响士兵们情绪,人一慌就一定会出错。
而换个口号却能让士卒们没有那些心理负担,抱着平常心撤退。
李信又问,“我们打仗时的铁则是什么”
将士们齐齐一道呼喊,“令行禁止。”
就是说,下了命令要马上执行,下了禁令要立即停止。
李信点点头。
“今天晚上,我们就要准备出发了,你们中有哪个人,舍不下妻子儿女的,现在可以站出来,这是你们最后一次反悔的机会。”
李信说罢,整个队伍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望着李信,没有一个人左顾右盼。
“想清楚因为在战时,我会设置督战官,如果有人逃跑或者不敢冲锋,到时候你们不是死在楚人的剑下,而是死在督战官的利剑下。”
“再问一遍,到底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