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了使用氧气的九三式长矛鱼雷,射程与威力都格外惊人,全世界仅此一家。
这意味着每一轮24发榴弹中只要有任意一发爆炸,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让附近的其余榴弹接二连三的爆炸。
不过历史上盟军之所以能够成功扼杀狼群,靠的是一整套反潜体系,而非一样新锐的反潜利器。
反正它的技术难度不高,个把月就能投入小批量生产了,不存在到时候有心无力的情况。
海军将领们普遍认为,即使以2的命中率和每门炮120发的备弹来估算,一艘永乐级战列舰也可以取得3发命中,足够重创一到二艘n战列舰,从而迫使对方知难而退。
“前些日子连做过几次,这几天倒没有。”
他们的结论是多次中等当量的爆炸毁伤效果优于少数大当量的爆炸毁伤效果,因为隔舱防雷壁的螺栓、铆钉、焊缝会由于冲击逐渐失效。
“唔”几名参谋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人沉吟道“上个月推演过两次对珍珠港的,但都是只有海空进攻,没登陆,周长官您要不挑一个推演结果,然后接着来”
与以前的正规推演一样,现在进行中的推演为了增加实战中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滞后与失真,两边负责推演的参谋都置身于角落的屏风之后。
“嗐,来晚了啊,正巧今天趁早开了一回推演,开始半个钟头了。”
领他来的海军上校点头道“没错,不是主舰队,主力都在外线游弋。”
因为达不到七成,所以日本人就只能采取先削弱再决战的策略,于是便有了著名的“九段渐减邀击作战”。
英国人大约在四一年就将优良的asv2型机载水面搜索雷达投入了使用,后来美国人也得到了授权,仿制量产。
配图
因此从根源上来说,i的指导思想永远是威慑大于决战。
依照这个思想,自古以来都很喜欢小船的i建设了一大批优良的轻型巡洋舰和高速重雷装驱逐舰。
但恰恰是这一点给予了刺猬弹系统绝佳的作战效率,因为假如榴弹在下潜过程中没有命中敌军潜艇,那么它就不会爆炸而影响声呐和水听器的探测。
很明显,i就没打算让这一级战列舰与敌决战,她只需与敌舰队保持在20㎞的远距离不断开火即可,也就是放风筝战术。
不过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蓬莱级十号舰绵竹号,她在海试时以轻载状态达到458节848㎞h的极限航速。
“话说,这是分舰队级别的战斗吧”周长风问道。
在之前的战斗中,航空兵证明了自身力量,从前设想的大舰巨炮的海战模式自然也要被改写。
周长风在第二天告假,专程前往都府参谋处讨论战略进攻的策略。
然而后来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上,日本人只争取到了相对于美国人六成的主力舰吨位。
正因如此,周长风考虑将刺猬弹这一反潜利器暂时藏起来,眼下并非将之投入使用的好时机。
除非美国人失心疯,宁可完全放弃大西洋和欧洲利益,冒着英法德之一崛起的代价也要全力以赴。
“并没有,这其实可以说都有些偏低。”
明美舰队决战的推演通常一年半载就会来上几次,而且每当双方有新锐战舰入役、新战术思想试验就会再次进行推演,二十年以来统共有上百次之多。
“行。”周长风抬手看了看手表,突然觉得更饿了,“现在到饭点了,边吃边说,跟我讲一下那两次海空进攻推演的不同。”
硬朗方正的建筑点缀以传统纹饰,大都督府官署的外观要现代化许多,置身于此的感受和在兵部等地有明显差异。
然而,理想很丰满,实际情况众所周知很骨感。
相对于因为天然存在劣势而偏执、极端的日本人,明人针对美国人的策略就要从容很多了。
其核心武器是4具七联装480㎜鱼雷发射器,每座发射器的七根发射管以上三下四呈等腰梯形排列,全舰单次可投放28枚鱼雷。
总之,所谓战略决战,实际上就是赌军队的命运,非必要而不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一旦爆炸,那就说明取得了命中。
那边摆着桌子、挂着地图,命令会由跑腿的人传递给大厅中间负责巨幅沙盘的人,然后再把战况反馈回角落。
通过无线电探测到潜艇的通讯,用三角测量将之定位,然后以驱逐舰和飞机追踪围剿。
耐心等待这场持续一上午的推演结束以后,他才说道“我想搞一回针对瓦胡岛的登陆推演,什么时候有空组织”
所以周某人打算等潜艇通气管技术成熟了、机载雷达量产了,再抓住良机应用刺猬弹系统,三管齐下,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占据反潜效率优势。
“不错,这一局即使应对颇为消极,但仍能保证均势,航母的效用的确非凡啊。”
全盘压上,胜负六四开,即便大明海军全军覆灭,退守本土,美国海军也得在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