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的温馨。
\t
\t过了会儿,听见耳边传来平稳的呼吸声,池梨睁眼一瞧,许氏已经睡着了,她无声地笑笑,翻身轻轻依偎在许氏怀中,也跟着安眠入睡。
\t
\t府试放榜当日,整个府衙外头热闹得比赶集还夸张,且人头攒动中,皆是平日里不多见的读书人,引得外头不少路过的百姓好奇地伸着脖子往里瞧瞧,有些不懂为何这些人都聚集在此处。
\t
\t“这你还不知今日乃是府试放榜日”
\t“府试放榜府试居然都考完了吗”
\t“早考完了,你怎么现在才知道。”
\t“我大字不识一个,哪儿会懂这些读书人才懂的大事儿。”
\t
\t
\t类似的对话不断发生,对于整日都在为生活奔波的老百姓们而言,府试是一件距离他们相当遥远的事情,所以他们平日里既不会关心,也不会去在意,只有眼前遇上了,才会多出那么几分好奇心地去问上两句,但也仅此而已了。
\t
\t转过头,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活,并不会因此而改变什么。
\t
\t府试唯一改变的只有那群参加了考试的学子们,于他们而言,是成是败,在此一举。
\t
\t过了,他们就能拥有童生资格,哪怕不算正经功名,也是对他们本身多年寒窗苦读的一种肯定与回报,且只有过了府试才能接着考院试,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t
\t外头人太多了,身为姑娘家,池梨与张大宝都不好跟人在下面挤,而府衙对面的各种酒楼茶楼位置又订不到,那边甚至连卖胭脂的铺子里头都挤满了人。
\t
\t所以两人干脆就没出门,甚至也没派人去看榜,反正如果中了,官差自然会上门报喜,如果不中,那等人群散了后,再去瞧一眼也不迟。
\t
\t跟上回县试一样,在放榜日这天,许氏就没能安生在凳子上待超过半柱香的时间,一直在屋里来回转悠,晃得池梨头都晕了。
\t
\t可她没法制止她娘,至少在彻底得知女儿成绩时,要想许氏停止这种焦虑行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t
\t“噼里啪啦”
\t“咚咚咚”
\t
\t外头渐渐传来喜气洋洋的鞭炮声与锣鼓声,许氏顿时抬起头,双眼放光地往门外看,甚至双手已经落在裙摆处,时刻准备着提起就往外冲。
\t
\t然而,就带她即将迈开步伐时,那送喜官差的嘹亮嗓音也穿透院墙,传了进来“恭喜南淮府河下县学子舟有良得中府试四十五名”
\t
\t“舟有良”
\t
\t许氏闻声愣了下,神情略有些恍惚,过了会儿才反应过来,自家隔壁确实有一户姓舟的人家,没想到那家也有学子参与了这场府试,还得中了。
\t
\t“真好啊。”她羡慕地喃喃几声,又继续陷入之前那种焦虑状态中,不管池梨怎么哄劝都劝不住。
\t
\t无奈,池梨也只能随她娘去了。
\t
\t在舟家的报喜声后,这边街道又安静了许久许久,久到池梨都觉得自己应该是没考中时,却突然又闻外头又传来一道敲锣打鼓的报喜声。
\t
\t明明人家距离还远着,高唱的声音也听不真切,但许氏就像是一下子福至心灵地感应到什么一般,突然一边拉着池梨往外冲,一边高声喊道“来人,将我备下的喜钱拿出来”
\t
\t听到夫人吩咐的下人们立马行动起来,其中就属张妈妈动作最快,她怀揣着两个沉甸甸的大荷包,健步如飞地追上自家夫人,紧随在她身后出了池家大门。
\t
\t刚一走出去,她们正好撞上报喜队伍,也听见了那报喜官差高喊的名字“恭贺南淮府大垵县学子池梨得中府试第三名,请问哪一位是池学子”
\t
\t官差目光在池家门口的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女子身上转了一圈,都没找到符合条件的人,听闻池学子年岁不大,今年不过一十有四,应当是个尚且稚嫩的少年吧
\t
\t他这么想着,不料却见池家门前那位年纪最小的小姑娘主动上前一步,脆生生地道“我就是池梨,多谢差爷特意前来送喜,陈妈妈,给赏。”
\t
\t池梨递了个眼神,陈妈妈当即会意,笑容满面地将两个早已准备好的荷包塞进两位前来送喜报的官差手中。
\t
\t捏着手里沉甸甸明显装满了银两的荷包,两位官差很快收敛起脸上那点看见池梨居然是个女子的惊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