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缝隙里挤出来的善意(2 / 2)

盛赋 明圣之君 3407 字 29天前

,本能的收紧下巴,略有心虚道:“应该不是假的,这是我与父皇闲聊时所做出的推测。”

“新政若不掉落一颗沉甸甸的人头,是不可能落实下来的。”

“百姓之死,无关轻重。”

“秋清大人,是最合适的那个人选。”

“这也是秋清大人心之所念,势在必行之事。”

“至于秋清大人的具体计划是什么,我不太清楚。”

“父皇让我来找你,就是希望,你能让秋清大人活下来,父皇不希望死去的人是他。”

宇文君心里泛起了惊涛骇浪,思量道:“所以陛下心里是倾向于新政的?但因为各种原因,他无法排除万难,唯有新政之风彻底席卷人族境内,陛下才能顺势而为?”

千灵公主点了点头道:“并且陛下也对我明言,此事只能我们三人心里有数。”

“陛下也有陛下的苦衷,还望你可以理解一二。”

陛下只能掌握平衡,然后顺势而为,一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可以出自于陛下之手,因为那样会动摇整个人族的根基。

苦心经营之后形成水到渠成的局面,是大多数政客的必修课。

只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大鱼亦或是小鱼成为砧板上的鱼肉。

“谢谢。”宇文君心情沉重道。

他可以护住秋清,可若是秋清执意求死,宇文君也无能为力。

顾雍已经死了,宇文君不想再失去一位敬重的长辈。

“陛下还说什么?”宇文君问道。

“此事不可强求,需得掌握好分寸,一切大局为重。”千灵抿着嘴唇应道。

宇文君单手拄头,眉宇之间透出无尽惆怅。

就连宇文君自己都觉得,只要秋清死在为民请命的路上,新政必然能落实下来。

上了年岁的人,一旦心怀必死之志,是很难救回来的。

而大多数文官,尤其是丞相,比起安享天年,他们则更执着于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此局,似乎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