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曾慧娴却继续说道:“吴起在楚国推行变法,裁撤冗官、精简机构、加强法制,使楚国一度强大,但因触动贵族利益,最终被车裂而死。
他的变法虽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却因未能平衡各方利益而遭到强烈反对,最终以悲剧收场。”
“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废除井田制、奖励军功、推行法治,使秦国迅速崛起为战国霸主。
然而,他的严刑峻法和对贵族特权的打击,使他在秦孝公死后遭到车裂。
他的改革虽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他本人却未能善终。
主父偃提出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一举措在汉武帝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他也遭到了旧势力的报复,最终被腰斩。
杨炎在唐德宗时期推行两税法,试图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缓解国家财政危机。
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因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最终被贬谪而死。
李德裕在唐武宗时期推行会昌灭佛,试图通过打击佛教寺院的经济势力来增强国家财政。
这一举措在短期内增加了国家收入,却因破坏了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最终导致民怨沸腾,他在唐武宗死后被贬谪而死。”
一番点评后,曾慧娴又是一声轻叹,“这些历史人物的改革措施在当时都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他们的结局却告诉我们,改革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和社会接受度。”
看着后视镜里那双那种好学生被老师无端批评时的委屈和不忿眼神时,曾慧娴见状又是一笑,半响才悠悠的说道,
“老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先驱,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巴斯夏先生,虽然他的理论争议很大,甚至不少人认为他根本算不上什么经济学家,只是一个经济学撰稿人。
但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认为很有道理,而且越读越觉得其中的智慧之大。
今天,我把这句话送给你。”
说到这里,曾慧娴一字一句的说着,“一切正当的利益,是需要彼此成就的。”
车里原本在小声聊天的唐芊影和桃乃穆香内不说话了,车内陷入了一片沉寂。
半晌,后面的喇叭声响起,卿云才从沉思中醒了过来,默默的开着车。
这句话如同炸雷一般在他心里响起。
此时的云帝,心中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一个自20年后重生到20年前的人,带着对未来的深刻认知,试图在这个时空里避免国家走弯路,让国家变得更富强。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同胞的责任感。
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无数人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
因此,他小心翼翼地避开每一个可能的错误,努力找到那条最正确、最合适的道路。
然而,曾慧娴的这句话,却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他的心上。
他明白,老师是出于好意,希望他能够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尊重市场的规律,或者叫做历史的必然之路。
但他却感到,这句话否定了他重生后所有的努力。
那些他为了国家的未来,不惜得罪无数人,甚至牺牲自己利益的举动,难道都不算数吗?
那些他为了推动国家进步,而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决策,难道都是错的吗?
此时,卿云的心中升起了一股莫名的对抗情绪。
他知道,老师是为他好。
但这句话,却让他感到自己的重生意义被否定了。
感情圆满后,他重生的意义,就是为了护住半导体产业在世纪初风雨中飘摇晦涩的火种,不走弯路,以满天的星光璀璨撕开遮盖在国家半导体产业上面的黑幕,从而改变国家的命运,让国家在随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加从容。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为此,他得罪了学界,得罪了政界,得罪了无数的人,甚至牺牲了原本应该的享受人生,苦苦在实验室里焚膏继日的争分夺秒,但他从未后悔。
因为只有他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路!
他知道,他的做法可能会损害一些人的利益,但他无法顾及所有人的感受。
他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富强。
但他无愧于天地。
曾慧娴看着前面自己关门弟子那不自觉攥紧方向盘而青筋毕露的手背,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
她很清楚,眼前这个少年,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而是一个年纪轻轻便已功成名就、社会地位达到普通人难以企及高度的绝代天骄。
少年得志却并不张扬,依然保持着谦逊的心态和对下一次成功的饥渴,躬身于实事之中,这已经实属世间难得。
但越是这种人,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