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司侍郎想挽回声誉,不想被钉在耻辱柱上,不想遗臭万年。
但是,他也不想得罪上司啊
评这首序,最抛不开的一点就是“家苛”二字。
别人家,遇到那么有才的儿子,当然是要好好培养、栽培。
但是林尚书家呢
林柯和他母亲的地位,几乎无限等同于奴仆、杂役。
甚至于蒙学司侍郎还知道,林柯的成就越大,林尚书肯定越大痛恨,也越发后悔。
不是后悔没有好好对林柯,而是后悔没有直接杀了林柯,大义灭亲。
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怎么评价这首诗
说你在这种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能学习知识,非常不错
那简直给自己上司招黑
不然就说,这首序一般般
然后他虽然不用得罪上司,但是他这辈子也完了,甚至于他的家族也完了。
难办
蒙学司侍郎飞速思考,但是林柯却不给他选择的机会,而是轻声道
“我齐叔叔曾告诉我,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不同的道也可以同时存在,比如他,对于蒙学就很感兴趣我也想听听,侍郎大人对于这篇序有何评价”
来了
橄榄枝
林柯此时的目的很简单,离间
不过,也算不上离间,更像是拉拢。
天底下铁板一块的感情很少,大多都是熙熙攘攘的利益。
礼部上下看起来铁板一块,但是林柯觉得,总归可以撬动一下试试。
而蒙学司侍郎也不是傻子,此时的他自然知道林柯的意思。
甚至于在场一些有心之人也能明白林柯话语中的深意。
毫不掩饰的拉拢
这种时候,京城无数念头正投放到此处,都在观察、倾听。
蒙学司侍郎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
甚至于
他还感受到了两股强大至极的意念。
林玄机
齐天下
抉择,必须要抉择蒙学司侍郎心转如电。
虽然到了这种时候,但是他依旧沉着冷静,面上也是神色不变。
能走到这个位置的都没有傻子,更没有那种一惊一乍的人。
一个个养气功夫都极好。
“点评不敢当,老朽也只能略微揣测公子的意思,然后好好品鉴这一手劝学佳作啊”
蒙学司侍郎没有思考太久,而是直接开口道“公子这首诗的意思,在老朽看来应该是这样的”
“公子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管教严格,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家求借,亲抄录,约定期送还。天酷寒时,砚池中的冻成了坚冰”
蒙学司侍郎抚须轻声开口,满口赞扬之声。
而后
而后他就把整首序“点评鉴赏”完了。
“林公子,我的理解没有错误吧”蒙学司侍郎微笑“对了,老朽在朝中还有事,可否先行告退”
台下的观众们闻言一个个又开始讨论了。
“这侍郎大人说得真好啊”
“是啊是啊我原本还有些不懂的地方,经过侍郎大人这么一解释,我全懂了”
“不愧是蒙学司的侍郎大人啊人家是有真才实学的”
“没错没错,不过林柯公子小时候真可怜”
观众们议论,而林柯此时却有些想笑,连忙叫住了蒙学司侍郎“大人请留步”
你这是点评、鉴赏
这踏马叫翻译吧
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
既然如此
林柯微微笑了笑“大人,您对我的序翻译得基本上分毫不差,不过我想问问大人,对于家苛这而字,为何避而不谈呢莫非大人不信任草民从小家苛”
来了
林柯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家苛”二字,但是蒙学司侍郎却避而不谈,或者说只是白话翻译,没有给出自己的评价。
正常人说起一个事物,基本上都会给出自己的主观评价。
比如这个苹果真好吃,这个橘子真好吃之类的。
而不是直接描述“这个苹果是红色的,甜度6583,含水量5968”。
在文学上就更是如此。
对于文中的一句话,对于文中的一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比如对于林柯的“家苛”这件事,蒙学司侍郎根本就没有丝毫的评价,而是直接翻译。
甚至他连一句“林大人管得真严啊”这种简单的主观评价都没说。
主打的就是一个圆滑
对于圆滑的事物,就需要用尖锐的东西来刺破了。
林柯的追问,几乎都等于逼问了。
他在逼蒙学司侍郎表态
既然你都翻译出来了,我幼年家苛。
那你说说,你对于这个家苛怎么看
“家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