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凭尊客票票根可享八折优惠,并附赠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在唱片封面的联袂亲笔签名。”
“这位范宁指挥家的运营思路可真是和他的作曲灵感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啊”
台下包括诺埃尔部长在内的好几位文化部门官员,虽然在此前电台中就知道了范宁的这一动作,可现在从卡普仑口中宣布出来,他们还是带着古怪的意味互相对视。
对于旧工业时代的人们来说,虽然资本已进军各大市场领域,广告、代言、促销等商业行为也已出现,但在文化艺术产业这种程度的玩法,还是触及到了他们的认知盲区。
请示报告从国立音乐厅打到艺术节委员会,他们自然是同意了相关布置,这根本就不是规章政策允不允许的问题,而是在帝国相关条例里,压根就找不到相关的关键词,只能算到商演合同中“甲方有配合乙方进行演出相关宣传及布置的义务”之情形,面对这场票房爆炸的乐团指挥的提议,没人会持异议。
而对于其他乐迷来说,听到这番话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电台预告虽然也听了,但他们现在才留意到其特殊的细节
签名
希兰小姐的签名
还是和指挥家兼作曲家的联袂签名
本来偶像签名这种事情,就算放到范宁前世的现代化社会,都是让无数粉丝追逐的东西,而这个旧工业时代更关键的在于没有网络资源
无论喜好市井还是严肃风格,长时间听不到音乐,人真的是会枯萎的,但能听到音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能随地,不能随时,专业水平的音乐会必须在相对大的城市,花上不菲的价格才能欣赏到。
这个世界各时期的社会学家或历史学家们,对于未来理想国度的展望不尽相同,但均有一条共同的幸福特征只要愿意,只要拿起某种工具,人们便能随时随地听到一位或一群音乐家,为自己演奏大师们的传世之作。
近年唱片工业的萌芽,让大家看到了一丝理想的曙光,但无论是留声机的高昂价格还是唱片本身的开销,都注定了这至少是中产可以考虑的购置品,只能说它把听音乐从“奢侈”变成了“轻奢”。
购置保养的高价、庞大笨重的外型、精密的机械结构这依旧让听音乐一事被打上了浓浓的“实体依托”烙印,在这种情况下,乐迷对唱片上“演绎者的签名”一类事物具有更难以言喻的追逐冲动。
舞台上的艺术家们退回演职通道,工作人员上去清理谱架和大型乐器,台下乐迷也开始陆续离场。
但很明显,卡普仑的提醒让这群排队出门的乐迷们各自动起了不同的心思。
心思最简单的,是那两百多名持尊客票根的听众,他们本来就准备买唱片的,省下的那点优惠价格倒是其次,联袂签名才是重点。
唱片今天销售了一轮,之后也会依旧持续销售,作为今晚这场演出实况的历史记录,流通在世界各地的唱片肯定是会越来越多的。
但带签名的唱片,流通数目是由尊客票票根决定的,不出意外已经定死了,就只有那么多。
满打满算,尊客票612排,每行40座,也就280份这是两位天才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的第一次录制发行,纪念意义非凡,以后收藏价值真不好说
最常规的画面,莫过于在家中举行社交聚会或音乐沙龙,留声机一开,红酒一倒,唱片一拆,指着封面签名对宾客吹嘘道“当年那场音乐会我可是坐在现场前面的,自己的掌声都被录了进去”,这导赏发言权一下子就到手了。
所以对他们而言,买就完了
心思稍稍复杂的,是买了最便宜座次如3磅6磅的人,虽然此刻内心特别痒,但把“是否购买”当成独立事件作考虑即可。至于签名纪念、收藏价值这种事情自己起初的消费预算就没做这么高,也没办法,唱片本身抱回去能回放,这才是最重要的。
心情最复杂的,绝对是买了中间价位,尤其是12磅位置的听众。
9磅和12磅是划票比例最大的两个座次。
早知道后来还是动了入手唱片的心思,买个屁的二等区啊那些坐在尊客席享受最好音响效果的人,不仅把差价省了,还白赚一个签名这可真是他妈的蠢到家了
到底买还不是不买啊
“不好意思女士们先生们,还有一件事我忘了说了。”
正当一些听众心中激烈交战时,卡普仑这家伙又从通道里小跑了出来。
他气喘吁吁地说道“返场的三首曲目,也已经录进去了,请大家放心购买唱片。”
而且扯着嗓子连续重复了三遍。
声音在交响大厅层层回荡,于是排队还没排出门的听众纷纷回头,已经出来但没走多远的人也听到了声音回头。
他们的反应明显成两极分化
“唱片有三首返场曲目太好了”
“妈的,唱片里居然还有三首返场曲目”
有的人内心欢呼雀跃,但有的人心态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