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总结及请假(1 / 2)

旧日音乐家 胆小橙 3720 字 7个月前

首先,本扑街感谢所有耐心追到这里的书友。

此书成绩本就是青铜之姿,之前又有很多批评的声音,胆小橙的胆子太小,好几次差点想扔下键盘就逃放心,最近没这个想法,如果不是你们的支持、投票和打赏,我可能到现在都是边哭边写。

其次弱弱提醒一下,总结是剧情的总结,会有一些目前进度下的剧透提醒处于观望订阅状态,跳到这里的书友。

旧日音乐家第一卷,终于写完了,35字,比预期的上限还是超了一些,上架后第一个月的全勤也恰到了误。

作为基础性的起始卷,它需要完成画风铺垫,初步展示出古典音乐或艺术在这個神秘主义流行的旧工业世界的地位,也需要把世界观和力量体系基本交代出来,并为之后的展开挖下几个重要的伏da笔keng,所以我在制作这一卷的大纲时,尝试了一下双主线结构的叙事手法。

音乐主线相对清晰,范宁从穿越之初起就确定了首演第一交响曲的目标,对着作品选拔大赛一路a了过去,神秘侧主线则偏向于解密、刺探和尝试,两条线在最后的毕业音乐会上交汇在一起爆发。

结局中无论是类似“快闪”的首演形式,还是毕业音乐会上的阴谋,都是从开书时我就已定好的,刀子也只是小小地一发,各条线收束的那一刻应该还能看,但是在连载期间,追读的体验可能会有些散。

我尽力做了自己的处理,一是让主角每次的行动都能破获一部分秘密,又留下新的悬念,尽可能牵着大家的注意力,二是在填坑收线时,我做了针对性的选择凡是不影响书友接受第一卷结局的,一律放到之后再慢慢展示,有点疑惑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这样尽可能让节奏更快一些。

就是不知道实际效果如何了,如果书友们实际上看得不太爽,在这里说一声抱歉,之后会不断调整改进的。

继续回到总结。

第一卷的卷名“巨人”有三重隐喻义。

首先,它来源于同名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因此主角卡洛恩范宁的创作原型是古斯塔夫马勒,而他的老师安东科纳尔,原型则是安东布鲁克纳。仅是艺术人格上的原型,嗯安东教授的交响曲名录前文也修改了,从四首改为九首,保持和布鲁克纳的对应

按照这个构思,主角穿越前的蓝星被我设置成一个类似地球的平行世界它拥有相似的古典音乐历史,但没有马勒和布鲁克纳,以便于我能在异世界写出以他们为原型,却截然不同的人生之旅。

这也能在“文抄再现升级”的小事件之外,让读者可以站在作曲家视角,体会真正创作一首交响曲的大事件的感觉,并且又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欣赏模板。

基于以上原因,我写了很多与古典音乐相关的,人文那一块的东西。

比如在各剧情阶段杜撰出了很多“煞有介事”的专业性乐评,而非让艺术界显得只会直呼“666”,比如在沙龙之夜上对于沙龙文化与标题音乐论争的描写,比如范宁创作第一交响曲时曲折繁复的过程,最开始我描写他如何得到启示,拆解灵感,搭建框架时,就用了几个单章,后面更是用了近一万字去写他如何在田园乡村中汲取创作的养料。

这里本来准备写出更完整的剧情,后来考虑到篇幅问题,只被我保留了几个更关键的点比如对马勒“作曲小屋”的致敬,比如声乐套曲集旅行者之歌中的第二首清晨我穿过原野,比如圆舞曲的前身联德勒舞曲利安德勒,比如两只老虎雅克兄弟,以及范宁从木刻版画猎人的葬礼获得的灵感,等等

其实这些东西真没有打架和解密好写,我完全可以直接说主角一夜之间灵感爆发,“duang”地一下就写出了一部惊为天人的作品,然后人前显圣,技惊四座。

但我说好了要在这本书里探讨“古典音乐”与“神秘主义”的联系,就必然不能这么写。

首先,这里涉及到一个比例问题。我认为一本真正的古典音乐文,在乐器上不应该过分增大“钢琴”的戏份,而忽略弦乐、声乐、木管乐、铜管乐和打击乐;在体裁上不应该过分增大“钢琴独奏曲”的戏份,而忽略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和歌剧;在领域上不应该过分增大“演奏演唱”的戏份,而忽略作曲、指挥、音乐理论、音乐美学和艺术运营等或许又是一个扑街观点

我个人是爱钢琴爱得深沉的,但钢琴只是古典音乐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不是全部。古典音乐有那么多可谈的东西,只谈钢琴岂不可惜。

所以在这一卷,我想尽可能让大家以作曲家的视角感受到,历史上那些大师,比如马勒或布鲁克纳,究竟是怎么样写出一部大型作品的。我也想让大家理解,“灵感启示”和“最终作品”之间其实还隔着很多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音乐家们首先需要把神秘主义启示宗教的、超验的拆解为艺术灵感凡俗的、经验的,然后具象化为音乐语汇之下的场景,他还要根据这些音乐场景的指引,去历史神话、哲学诗歌、宗教慰藉、市井乡村等人文土壤中汲取养分

有了这些养分,他方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