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所生的亲兄弟,父母都不在了,大爷是“长兄如父”,与阿珏互相扶持至今,自然千好万好。
可她与未来弟妹只是妯娌,将来至少十年内,家里也只她们两个女人。若未来弟妹是不好相与的,出身又尊贵,有国公府娘家做靠山,这崔宅里,她和孩子们还能过安生日子吗
次日并非休沐,崔家兄弟两个都要先去衙门,一早便是孟安然先带了礼物到安国公府拜会。
府上四位姑娘,一位是从前快成她弟妹的,一位是将要做她弟妹的。听见迎她的嬷嬷说,徐老夫人病着不见人,孟安然心里先是一喜,却又担心,若纪大姑娘和二姑娘同在一处,她都该是什么态度才不失礼、少尴尬,可到了温夫人正房,只有三姑娘和二姑娘在
看见温夫人温柔含笑的神色,孟安然立刻就觉得,一定是温夫人为了免她为难,才没叫大姑娘也在身边
她心里更放轻松了不少,与温夫人和两位姑娘都见了礼。
温夫人便叫三姑娘先去“你先回房歇歇吧。”又叫一个丫头送三姑娘回房。
孟安然稍觉奇怪怎么三姑娘回房还特特派了人送自己家里这样倒像是押送人一般。
但这是人家的家事,又与二姑娘无关,孟安然自然没多问,也没深想。
寒暄两句,她先将阿珏要离京一事讲明,赔笑道“他说前日已与夫人议定了婚期推后,我们还不知,陛下已先知道了。若有不妥之处,回去我告诉他哥哥,一定教训他。”
她一面留心温夫人的神态,一面更关注着纪二姑娘。
二姑娘她努力从二姑娘的容色中抽离精神二姑娘面上看不出太多,倒竟没有丝毫遗憾不舍难道、难道是在高兴吗
孟安然先怔了怔,随即便明白过来
她再觉得崔家好,觉得阿珏是好亲事,可女孩子只要过得不是太差,哪有甘心情愿舍了自家,到人家做媳妇的
就是她自己,出阁的时候也哭得昏天黑地。大爷再好,孩子们再贴心,她也还时常想家想爹娘呢。
何况一看便知,温夫人一定疼爱二姑娘。
温夫人欣喜笑道“他能得陛下看重,这样大的喜事,哪里还教训他何况的确是前日说定了的一则是为免去流言纷扰,二则,我们二丫头年纪还小,我也舍不得,正好多留一年在家里陪我。”
孟安然忙笑道“果真如此,竟是两相便宜了多谢夫人体谅。”
这一节议定,她便说起修缮房舍的事“我们先把西跨院都修整好,二姑娘来了便省了事,只是又怕不合二姑娘的心。”
说完,她等着温夫人交代。
温夫人看向纪明遥。
纪明遥当然是认为,有人帮忙干活还不愿意吗
前后好几进院子,全要她自己收拾布置,得费多少精神
她起身一礼,笑道“就请恭人修整布置了罢。”
连崔珏她都还只称“崔翰林”,这就叫孟恭人“嫂子”好像有些早
孟安然还是没品出纪二姑娘这算什么性子。
她先忙笑道“姑娘太客气了,何必还称我恭人我比姑娘年长几岁,如不弃嫌,请先称姐姐罢”
这话出口,她不免觉得紧张。
她只是前山东按察副使之女,现顺天府丞之妻,若非崔家和安国公府结了亲,她是不大当得起国公之女一声“姐姐”的。
若二姑娘同大姑娘一样傲气,即便这声“姐姐”叫出来,心里也必不情愿。
纪明遥也觉得她仍像“外人”一样,客气称呼孟恭人是“恭人”有些怪。
早晚要是“一家人”人家都主动示好了,她当然得赶紧接住。
人家还会帮她干活呢
纪明遥忙笑唤一声“孟姐姐”
孟安然被这一声儿叫得浑身舒泰,也不禁改了称呼,唤道“二妹妹”
温夫人在旁含笑看着她们重见了礼,心里却不免回想起来,明达和孟恭人认识了足有半年,却从未被孟恭人唤过一声“妹妹”。
这自然并非孟恭人的不是。
明达的“孟姐姐”叫得不算情愿,孟恭人又怎好再进一步,称她做“妹妹”呢。
现下正办明遥的事,温夫人便且不再想亲女儿。
待两人重又归座,她便搂住明遥,对孟恭人笑道“你倒别被我这二丫头骗了这丫头满口甜言的蜜语,其实最是会偷懒的她听见能让你帮着布置屋子院子,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呢”
崔家没有长辈,只这一位嫂子,能算半个婆婆。明遥若能和孟恭人一直处得好,在崔家就更顺当了。
见二姑娘被这般说了,还是靠在温夫人肩头抿唇笑,孟安然忙笑回道“小姑娘家自然娇养些,二妹妹年纪又还小,我看是夫人望女成凤,对二姑娘不免有些求全责备了”
她心内自思,这算是温夫人在为旁人的谣传解释吗
那二姑娘撵走奶嬷嬷又是因为什么
温夫人已又笑道“随你们怎么说去那修缮院落的事,就有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