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不再低调(1 / 2)

李亦的这条微博,没有特别的文案,也没有对被冷落的粉丝表达关心,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平无奇,却犹如深水炸弹,在网络上掀起惊涛骇浪。

短短十分钟,转发和评论激增到上万条,点赞更不用多说,已经破了十万。

除了粉丝、影迷在喜大普奔,还有不知道多少营销号在自发地帮李亦宣传《流浪蓝星》定档的消息。

陆陆续续的,也有李亦圈内的朋友,认识的不认识的,也转发微博帮忙宣传起来。

《流浪蓝星》轻轻松松的就登顶了微博的热搜第一,标题后面跟着一个红通通的“爆”。

不少圈内人的双眼,也变得红彤彤起来。

这也能上热搜

这也能爆

凭啥呀

短时间内众多营销号、明星转发,这并不难,钱人情就是了。

但并不是营销转发,话题就会有热度。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网友对李亦电影定档的消息,惊喜也很感兴趣,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非常高。

这些营销号之所以转发,很明显不是收了钱,而是为了蹭热度。

并且话题的热度不局限于饭圈占比多的微博,极其迅速地就扩散到了其他社交平台,直接就破圈了。

这才是一些圈内人嫉妒的眼睛发红的原因,他们如果想达到这种效果,营销费用绝对是难以接受的。

一些已经宣布定档暑期档的同行们,则是有些发懵。

大哥,你才杀青多久啊

特效大片的后期做这么快

送去广电局过审也这么快

《流浪蓝星》的声势如此浩荡,这些同行们,不可能不慌,有的甚至在第一时间开会商讨电影撤档的可行性。

当然,也会有同行认为,《流浪蓝星》这么赶,质量不太好说,升起了踩着李亦扬名的野望。

韩晓明一直在关注着李亦。

他原本还担心,宣布定档的时间会不会太晚了,现在则是心里自嘲杞人忧天。

“小亦居然这么火”韩晓明向秘书了解情况。

作为中影集团的掌舵人,在电影行业浮沉几十年,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电影宣发有多难。

他也十分清楚,像李亦这样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对电影的宣发有极大的加成。

但李亦火到这种程度,还是超出了韩晓明的认知和预料。

或许有的圈内人还在猜,《流浪蓝星》这次定档宣发了多少钱,可韩晓明却是知道,李亦一分钱没,真的只是发了条微博。

“李亦的确有点特别,毕竟他既有爱豆的流量热度,又是实力艺人,拿过影帝,在音乐甚至综艺方面,也都有不少代表作.”

其实秘书的惊讶一点不比韩晓明少,只是从结果去分析。

然而越分析,他和韩晓明就越惊讶。

原来李亦这么牛逼啊

“哈哈,我之前都是杞人忧天了啊,照现在这个情况,要是提早搞各种宣发,说不定真像李亦说的,会弄巧成拙。”韩晓明感慨连连。

旋即,他吩咐秘书:“把话放出去,我年底就要退休了,指望着《流浪蓝星》给我留名,别给我搞些有的没的,不然别怪我烧最后一把火。”

……

网上的热度如此之凶猛,李亦也是很意外。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

即便网上有些唱衰国产科幻的舆论,他也丝毫不在意。

当然,李亦还是不可避免地开始忙碌起来。

上映前不搞太多营销,上映后还是需要的。

李亦先是去审核了《流浪蓝星》拍摄的纪录片。

剧组工作时,总会有摄影师负责记录,最终剪辑成了差不多三个小时纪录片。

记录的不止是演员拍摄的絮,幕后工作者,占据了更多的篇幅。

李亦等演员吊着外骨骼休息时互相打趣;编剧团队顶着油头抽着烟,编写着编年史;道具和实体特效为了达到李亦的细节要求,急得团团转,其中的老大因为压力太大,跑到厕所关上门压抑着自己的哭声……

还有时常爆发的争吵。

摄影和化妆吵、道具和灯光吵、群演和副导演吵,有很多段都进行了消音处理。

李亦代入了观众的视角,剧组里面的吵架,自然是比较新鲜的,不过又不是从头吵到尾,纪录片更多的在于记录,所以大部分都比较无聊,但看着这群人,莫名又觉得有些励志和感动

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李亦对数次剪辑过后的“纪录片”非常满意,他觉得,这支无聊的纪录片,会让电影多出最少一个亿票房,甚至可能更多。

诚然,大部分观众都没什么兴趣看纪录片。

但是总会有人感兴趣。

比如影视区的博主,还有愿意为了蹭热度去研究的营销号。

他们会将能引起情绪共鸣的片段进行切片再拿出来,或者进行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