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影视基地(2 / 3)

东非影视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头上天然带着紧箍咒。

这就对东非影视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国际交往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当然,这样也有利于内容上的抄袭,不过这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除此外,蒙巴萨对外交流的便利性,也能让他接触到一些新的技术,尤其是和德国,奥匈帝国的交流,对于蒙巴萨影视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德国是第二次工业的革命的中心,而反映在影视行业上同样如此,前世第三帝国就利用电影,纪录片等方式,进行政治宣传,并且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效果,就比如德军留下来了大量的音影资料,展现了当时德国军人的风貌。

而奥匈帝国作为列强之一,再怎么说也有一两把刷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奥匈帝国可以说是德意志三个大国里最有文化底蕴的素养的。当然,奥匈帝国和东非一样,并非是纯粹的德意志国家。

奥匈帝国的在传统文学,音乐,艺术领域的成就是要超过德国,更是远超东非的,这使得奥匈帝国在艺术创作上拥有更加深厚和肥沃的土壤。

而这也是东非所最缺乏的,具体表现就是在一战前,东非政府每年都要组织本国的文艺创作者到维也纳交流学习。

毕竟,东非本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过于薄弱,再往前推,东非总不可能去拍摄一些东非殖民时代抓捕和屠戮黑奴的影视作品,或者创作相关的文学和音乐产品。

目前,东非在影视创作上比较倾向于拍摄德意志传统历史题材,附加一些远东帝国的历史文化题材,而毫无疑问,这两者的素材都来自德国,奥地利和远东帝国三个国家。

当然,东非本土影视素材也不是没有,尤其是科幻题材在东非大行其道,这一点就和前世美国,苏联差不多,东非和这两个国家的共同点就是历史相对匮乏,苏联的情况或许好一点,但是也不多。

总的来说,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薄弱,是东非影视行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东非更倾向于向其他国家取经。

而蒙巴萨是东非和世界交流的窗口城市,因此蒙巴萨的影视行业从中获益,这一点,达累斯萨拉姆市也比不了。

而自然条件上,蒙巴萨也是一个十分适合早期影视行业发展的城市。

就气候环境来说,蒙巴萨处于东非高原和沿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中部和北部的交汇地带,半湿润气候和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区。

简单点说,就是蒙巴萨整体上气候偏干旱,晴天多,温度适宜,这是利于影视拍摄的。

就拿美国的好莱坞举例,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外,气候温和、阳光充足,一年之中晴天居多,适合进行电影拍摄。

尤其是在早期电影拍摄技术还不够发达,需要大量依赖自然光的情况下,好莱坞的气候优势极为明显。例如,在拍摄外景时,充足的阳光可以提供良好的光线条件,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降低拍摄成本和难度。

而蒙巴萨在整体情况上就和好莱坞比较相似。

同时,因为临近地处草原和沙漠的交汇地带,高原和平原的过渡地区,而且临近印度洋等原因,气候和地形,地貌的复杂多样,这让蒙巴萨取景十分便利。

德伯尔恩说道:“蒙巴萨和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影视行业发展,对于我们有借鉴意义,而基特韦市也有独特的优势,就比如我们靠近莱茵市。”

之所以德伯尔恩提到这一点,那是因为莱茵市作为东非首都,拥有全国最好的教育资源,也就是众多东非最顶尖的大学,而这其中就包括未来影视领域的人才。

德伯尔恩说道:“就比如莱茵市的国家传媒大学,莱茵市电影学院等,所以在人才和技术方面,我们并不需要过于担心,可以和这些高等院校展开合作。”

因为基特韦市被划归到中央省的原因,且基特韦市本来就距离莱茵市不远,所以这极大方便了基特韦市和相关院校的合作。

“而且中西部目前影视领域是缺乏竞争的,只要我们可以先下手为强,那就能够在这个新的产业方面,分得一杯羹。”

“整个中西部地区,除了莱茵市以外,暂时还没有以影视发展而著称的城市,而莱茵市本身的影视行业实际上也不太和市场贴合,这反而便宜了我们基特韦市。”

“我认为,未来全国各地可能出现一大批新的影视基地,但是到那个时候,再投资,肯定竞争不过其他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

“所以,从明年开始,我们市就应该就如何大力发展影视行业进行相关安排,在我设想中,基特韦市应该成为东非第一个影视城。”

“而这刚好和我们本轮新的基建要求重合,我们可以借助城市环境治理的契机,建设一批便于影视拍摄的景观,从而为未来中部地区的又一影视基地打下基础。”

目前,为了治理基特韦市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的过度开发,也就是铜矿开采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造成的环境问题,基特韦市展开了所谓的新基建,从而恢复当地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