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折腾那么多事了。
但是,如果沙皇俄国时代,俄国农业就发展到美国和东非这种程度,那俄国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俄国工党也就不太可能上台了。
而且前世苏联农民生活质量比沙皇俄国时代高,并不是值得过于称道的事,这是纵向对比,就比如如今东非农民生活质量比上个世纪高,这是理所应当的事。
除非东非社会一直停滞不前不再发展,这显然是极小的概率,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和前进的过程,就算封建社会,文明发展也在缓慢进步,毕竟新技术和新事物总在源源不断的出现。
人类历史当然也有开倒车的时候,比如日耳曼人打断古罗马,蒙古人征服欧亚大陆等等特殊时期,但可以肯定大多数时间时代都是在进步的。
随着时间维度的发展,大多数国家本来就应该进步,就算沙皇俄国时代,俄国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苏联作为后来者,如果农民生活还不如沙皇俄国时代,那这个国家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所以,社会发展不应该仅仅关注时间的纵向对比,还有横向对比,苏联农业为什么问题那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照物变成了欧美等国家农业。
农业是苏联的显著短板,而且这个短板在前世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这也就不妨碍恩斯特拿俄国工党治下的俄国农业来大作文章了。
当然,就目前而言,用农业领域发展的问题来抨击俄国,效果应该不会太好,毕竟现在的俄国还不是苏联,在弗拉基米尔新经济政策下的俄国农民,正是对俄国工党歌功颂德的时候。
……
东非政府的精力不可能总是盯着俄国,亦或者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在1921年,东非政府最棘手的问题还是经济转型所遇到的困难。
眼看1921年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东非的五五规划也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东非经济不仅没有回温,反而继续陷入萧条状态。
这也让近期东非政府的经济领域相关会议,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就这样,东非经济一直不温不火的持续到了年末,恩斯特在1921年末的经济会议上做了相关总结。
“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一直保持高增速的发展,我们东非也不例外,要知道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东非的经济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这种高速增长一直维持到世界大战结束,也就是说,东非经济发展的高增速发展时代,一直维持了将近五十年时间。”
“短短五十年时间里,东非就成为了一个世界上体量庞大的初级工业强国,这在历史上是极其少见的。”
“但正是因为如此,在五五规划开年,我们才会对现在全国经济的发展进度感觉不满,可是如果对比全世界的其他国家,我们东非的经济状况其实还是不错的。”
整体上,1921年,东非的经济状况要好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及格线以上。
但是,对比过去五十年东非经济的发展,从1920年到1921年,两年间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个低谷。
大多数人习惯了过去五十年的高速发展,所以对如今东非经济的怠速显然是不太满意的。
但是,恩斯特却很清醒,现在的经济状况其实才是真实的发展水平,上个世纪到本世纪的前二十年里,东非经济能够实现跃进,一是殖民红利,二是站在二次工业革命的风口,三是恩斯特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让东非把握住了各种历史机遇。
层层优势叠加下,东非想不飞速发展都很困难,整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只要是不太离谱的国家,发展都不会太差,就算落后地区和殖民地都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而东非不仅可以接收欧洲的技术和产业外流,同时又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没有被其他国家限制隐患,加上殖民红利,就算没有太大动作,在本世纪初,至少也应该能发展到沙皇俄国那种水平。
“当前阶段,全世界的经济都处在一个低迷的时期,而自从1910年后,东非经济就开始和国际社会接轨,所以受到这种冲击本来就在我们的预料之中。”
“加上如今产业升级和转型,在未来五到十年时间里,我们应该放平心态,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的基础,不断完善国内市场的规则和制度建设。”
1921年,东非钢铁产量已经回落到三千七百万吨水平,虽然依旧是世界第一,但是减产的三百万多万吨缺口,也可以看出如今市场对钢铁需求的低迷。
而事实上,1921年的钢铁产业大减产中,东非政府督促部分钢铁生产企业进行整顿,也是如今东非钢铁产量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否则的话,东非钢铁产量提高个一百到两百万吨应该不成问题。
因为,东非毕竟只是初级工业强国,就工业质量上来说,在列强国家之中只能排在中游水准。
东非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实际上是逐年上升的,而世界大战带来的大量欧洲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