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欺软怕硬(2 / 3)

克兰的治安也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刚刚结束兵荒马乱不久的乌克兰。

所以就算真像美国和东非城市那样普及了照明,也没有普通人敢夜晚在寒冷的大街上闲逛。

而在夜晚营业的地方,显然不是杰伊卡和西罗季涅这种小人物能觊觎的,要么是高端消费场所,要么是真由黑恶势力经营的赌场。

前者关系到西切斯拉夫市的权贵,后者也不是杰伊卡和西罗季涅敢招惹的,搞不好第二天就会暴尸街头。

总而言之,杰伊卡的在西切斯拉夫市生存的信条就是欺软怕硬。

而根据欺软怕硬的原则,敢于斗争和政府对抗的工党组织,显然也在其中,所以如果真遇到工党,那杰伊卡大概率也会装作没有看见,选择跑路。

而像杰伊卡这样心态的人员,在乌克兰政府大有人在,所以西切斯拉夫市想要把工党一网打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于是,就在西切斯拉夫市反工小组“积极”工作的时候,乌克兰工党和俄国工党也在积极谋划着在西切斯拉夫市的新一轮运动。

在西切斯拉夫市的一处民居里,俄国的特派员马林科夫正在向众人详细的介绍着当前的局势。

“最近几天,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市的军队正在经历一轮大的调动,根据可靠消息,第四十七师将会渡河,越过第聂伯河前往顿巴斯地区。”

“通过这几天的观察,乌克兰的伪第四十七师确实正在收拾行李和物资,就在昨天,其师部也随军开往顿巴斯方向。”

乌克兰和俄国目前的边境线就在顿巴斯附近,根据当初俄国工党和同盟国签订的条约,这条边境线是根据当时双方的实际控制区域划分的。

“而十分幸运的是,我们渗透最严重的第三十七师,继续留在当地,最近几天,我们又新发展了几名军队的重要人员,分别是第三十七师的一名营长和几位连长,这让我们可动用的人马增加到了将近四千人。”

“而第三十七师总人数虽然对外宣称是一万四千多人,实际上只有一万两千多人,也就是说还忠于乌克兰伪军政府的军队数量大约在八千人左右。”

“敌我力量对比,达到了二比一,这进一步降低了我们举事的难度,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手中能影响到的军队,再配合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工人,就能一举夺取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控制权。”

“而只要控制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我们就能切断乌克兰伪军的重要交通线路和后勤补给线,配合俄国赤军,对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克兰伪军造成致命打击。”

“毕竟,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市还是重要的第聂伯河沿岸城市,控制这里,不仅能切断伪军的公路,铁路,同时可以让第聂伯河拦腰截断,使得河流南北的运输线,暂时不能首尾相顾。”

“这样一来,第聂伯河上游的乌克兰伪军,他们的粮食,物资,武器运输也会受到影响。”

“可以说,现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市,已经成为了事关战争全局的关键节点,所以我们必须要详细且认真的思考和部署接下来的任务,为祖国的打开东进解放乌克兰民众的通道。”

昏暗的灯光下,马林科夫神情激动的向着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工党成员们诉说着自己的想法。

乌克兰工党代表也就是托马杰符卡双目带着神彩的说道:“马林科夫同志,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们都听你的。”

一段时间的接触和合作下来,这位乌克兰方面的工党,已经对马林科夫等俄罗斯派来的精兵强将佩服的五体投地。

短短不到十几天时间,马林科夫等人就让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也就是乌克兰傀儡政府所称的西切斯拉夫市的敌我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就拉拢了军队里不少官兵的支持,而在工厂和铁路系统,马林科夫等靠着丰富的经验,熟练的组织和培训工人们的斗争经验和能力。

而这个所谓的斗争经验,可以说是半军事化的,因为马林科夫需要工人具备一定的军事能力,从而防止军队方面发生意外。

而神通广大的马林科夫等人,已经通过不知道什么手段,搞来了数百把真枪,有了这批武器,他们就可以在举事的第一时间,组织工人占领警察局,军火库。

毕竟警察局也是配有武器的,军火库就更不需要多说了,只要能成功,就又可以进一步武装一批工人,组建一支由工人临时组建的军队,配合被策反的军队,实现对整个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占领。

西切斯拉夫市有乌克兰建立的大型军火库,毕竟这里是乌克兰军队的重要中转枢纽,既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向东部的乌克兰伪军输送武器弹药,也能通过第聂伯河照顾北方和南方的乌克兰军队。

而且西切斯拉夫市不止一处军火库,而是有整整两座大型军火库,只要能够占领一处,那马林科夫等人的胜算就进一步提高。

马林科夫说道:“我们真正要应付的敌人,实际上是那八千多没有被策反过来的伪军,只要能解决掉他们,那叶卡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