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地下组织(2 / 3)

的舆论宣传。”

听了他的汇报,马林科夫陷入了沉思,就托马杰符卡所说的情况来看,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也就是伪军政府所称的西切斯拉夫市的组织发展情况整体上还算不错。

毕竟,自从俄国工党成功夺取国家政权之后,这也引发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极度恐惧,而这也进一步掀起了帝国主义对俄国以外地区工党组织的围剿活动。

要知道同期,1921年远东帝国的工党成员数量也才五十多人,但远东帝国的人口却高达四亿,而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总人口也才二十三万左右,却发展出一百多名组织成员,这个成绩确实相当不错了。

而且,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情况同样十分复杂,这里是俄国和帝国主义对峙的前线,帝国主义和伪军政府势力极其强大。

除了反动势力的围剿以外,工党组织内部的威胁同样存在,工党实际上也是一种理想型政党。

因此,真正的工党成员应该以世界大同的事业为一生目标,并且不怕牺牲,敢于流血流汗。

但只要是人,就没有不怕死的,别说死亡的威胁,绝大部分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动物,所以工党组织想要发展,就必然时刻面临着各种背叛。

“托马杰符卡同志,你们的处境,我已经有所了解,我只能说你们不愧是坚定的工党战士,能在这种情况下,顶住压力,并且推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运动发展实为不易。”

“我会把你们的情况和功绩,一字不改的汇报给组织,我想等到未来乌克兰解放的那一天,你们终将沐浴在阳光和民众的掌声之下。”

对于马林科夫的赞誉,托马杰符卡激动的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毕竟我们现在就是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伟大事业而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未来全世界都将沐浴在阳光之下。”

“而且相对于我们的牺牲,如今乌克兰的民众,生活才是真的悲剧,所以解放乌克兰是我现阶段最希望看到的。”

针对于目前乌克兰的情况,托马杰符卡所言非虚,乌克兰的民众确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一战已经结束,并且乌克兰的统治阶层建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独立国家,但是乌克兰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却完全没有得到改善。

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因为对抗俄国的需要,现在乌克兰傀儡政府对乌克兰的横征暴敛越发严重,除了支撑军事上的开支以外,政府从上到下的贪腐问题也越发严重。

可以说乌克兰除了头上没有了沙皇这个吉祥物以外,一切都没有发生改变,社会秩序依旧是沙皇俄国时代的那一套。

这也很容易理解,而今乌克兰政府的官员,其实大部分依旧是沙皇俄国时代的老面孔,所谓的独立对于他们确实很重要,毕竟是人就不想久居人下,他们同样不想接受沙皇的领导。

但是,他们反对沙皇却并不反对沙皇时期留下的分配制度,毕竟他们同样是这套制度的受益人。

但是,这些都和乌克兰的“刁民”们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他们中的部分人希望回归到农奴制度。

俄国工党确实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毫无疑问,他们分配了社会财富,并且在组织没有腐败之前,还把民众或者说工人当人看,毕竟俄国的农民状况确实没有太大改变。

不过,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算严重,至少理论上如此,毕竟俄国工党为了发展生产,是要大力推动工业化的,而工业化的浪潮之下,农民其实可以转变为工人。

总而言之,俄国工党治下的俄国民众,就算农民地位也比乌克兰的普通人高的多。

换句话说,乌克兰民众的生活状况一成不变,地位也一成不变,维持在沙俄时代的特征,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傀儡政府实际上依旧和沙俄时代一样不得人心。

为此,托马杰符卡对马林科夫说道:“虽然我们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组织,规模没有扩大多少,但是我们已经渗透到了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各个领域,我们有很多帮手,比如钢铁厂的工人,铁路工人,士兵,还有一些同情乌克兰民众的进步人士。”

“如果,我们能将他们组织起来,说不定就能成功推翻伪军所谓的西切斯拉夫市政府,解放整个叶卡捷琳诺斯拉夫。”

马林科夫问道:“那你估计,如果我们准备充足的话,可以拉拢多少民众?”

托马杰符卡说道:“上万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有很多工厂,光是市钢铁厂就有数千工人,除此外,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作为铁路枢纽,铁路工人数量也很多,而钢铁工人和铁路工人就是我们发展的重点。”

“不过,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伪军数量也很多,这里靠近边境,又是工业重镇以及交通枢纽,所以驻军数量有三万之多。”

“而我们想要成功推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运动,就必须解决军队的问题,要不然面对驻军镇压,就可能重演巴黎运动的悲剧。”

这个时候马林科夫问道:“既然如此,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