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抽出兵力支援奥斯曼帝国的话,那奥斯曼帝国还真无法坚持下去。
这一点从英国开始对奥斯曼帝国展开攻势后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奥斯曼帝国军队可以说一触即溃,也就好在巴格达铁路畅通,盟友的援军能够及时抵达,才避免了奥斯曼帝国战场的恶化,并且最终在奥匈帝国等盟友的帮助下,才能转败为胜。
威廉二世说道:“继续战争,对于你们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尤其是在英国海军实力超过我们这些国家的情况下。”
“奥斯曼帝国的经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如果战争继续,那你们的沿岸经济重镇都要受到进一步的打击,如果你们能够承受这种代价的话。”
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后,全世界的经济都开始向沿海或者水运发达的地区转移,就算东非也并不例外,虽然东非比较重视内陆经济,但是东非东西海岸的经济总量,占比依旧是最大的。
东非尚且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不需要多说了,德国虽然经济分布相对均衡,但城市和工业基地,也基本沿着河流分布,其拥有令人羡慕的发达内陆水运网络。
而奥斯曼帝国的经济自然也摆脱不了这一点,毕竟外国资本在奥斯曼帝国的投资,肯定选择优先交通便利的区域,而且他们的渗透本来就是由外而内的。
这一点远东帝国就更加典型,列强资本对远东帝国的渗透,就是先占领沿海,由南向北建设通商口岸,再逐步通过河流深入内陆地区。
威建二世说道:“现在,你们的表现已经说明,无法支撑战争的继续,当然,协约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我们也从本国经济和发展角度,认为战争拖延并不利于帝国的进步。”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还要进行到什么时候,万一再打上个几年时间,那最后的赢家肯定不是我们,而是美国,东非,日本这些战争的看客。”
虽然美国已经加入协约国阵营,但是威廉二世并没有把美国当做其中一员,毕竟美国那个位置,就算同盟国真能击败英法,但是也没有能力跨过大西洋找美国人的麻烦,至少军事上如此。
对于威廉二世的这些解释,奥斯曼帝国的外交大臣自然也十分清楚,不过他还是提醒道:“但是,你们怎么能保证协约国不出尔反尔呢?还有,我们战后的利益又该如何保障?”
威廉二世说道:“这一点你放心,这些年的战争下来,至少欧洲各国已经被消耗掉了耐心,不得不承认,我们和其他国家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所以期待和平,不仅仅是我们的想法,同样也是其他欧洲国家的想法,他们也没有精力继续支持战争的继续。”
“至于同盟国的利益,我们的情况可比协约国好的多,毕竟我们从俄国那里拿到了不少战利品,贵国不就是获得了高加索的不少土地么?”
“领土的扩张,总能和国民有所交代,而协约国可是真的硕果无收,我们接下来应该担心的不是停战问题,而是俄国的工党,他们在稳定国内局势后,是否会出尔反尔。”
而威廉二世的话也让奥斯曼帝国外交大臣内心感觉一紧,说实话,俄国或者说苏俄,这是一个比沙皇俄国更加恐怖的怪物。
虽然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是世仇,但是,沙皇俄国的军事征服并不足以吓到奥斯曼帝国的上层社会,毕竟沙皇俄国落后的社会制度和残暴统治,并不比奥斯曼帝国腐朽强大哪去。
但是苏俄政权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可是意识形态上的“怪物”,这一点从前世就可以看出来,苏联能够在阿拉伯教地区内扶持出同类型政权,这一点极为不易。
毕竟西方社会对阿拉伯教地区的军事,渗透和舆论攻势长达上千年,但是也很难在中东扶持出代言人,前世美国延续了这一做法,但是在21世纪,阿拉伯教地区国家反而日趋教条化和保守化,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伪民主自由在阿拉伯教地区没有市场。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阿拉伯教地区国家的上层统治者而言,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宗教来治理国家成本更低。
而工党的意识形态攻击则完全不同,他对下社会底层尤其具有煽动性,并不走上层路线,这也是东非等国家防不胜防的。
奥斯曼帝国外交大臣面色阴沉的说道:“工党是一个邪恶的组织,我们确实应该担心他们未来给我们造成的麻烦,毕竟我们同盟国的位置首当其冲,距离俄国实在太近。”
威廉二世说道:“这也是我们考虑停战的原因之一,工党在欧洲可是十分活跃,他们甚至渗透进入了军队,我想这一点是十分可怕的,毕竟沙皇俄国就是前车之鉴。”
工党的意识形态对军队底层具有很大吸引力,而战争时期,就是因为沙皇俄国的疏忽,才导致了俄国工党成势。
毕竟,如果是和平时期的话,沙皇政府也不用担心前线战局的变化,他们反而可以军队这种暴力机器,镇压工党的组织。
但是,就是因为战争反而给了工党活动的空间,而事实上,参考上一次巴黎工党,他们也是借助战争从而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