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两条腿走路(1 / 2)

科技部的菲德力说道:“罗本教授,你说的制碱工艺看起来不错,不过我还是要打断一下这个畅想,既然这种制碱工艺的原材料是来自天然碱矿,也就是说这种矿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就像煤炭,并不是每个地区都很丰富,如果天然碱矿的储量在东非并不丰富,那显然会受到极大制约。”

罗本:“菲德力主任,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有些把握的,东非对天然碱矿的勘探工作不算重视,毕竟过去受制于技术和制碱工艺的不同,导致社会上普遍对天然碱矿缺乏了解和认知。”

“而我在过去的野外科考行动中,发现我们东非天然碱矿是比较丰富的,尤其是东非大裂谷带内,很多湖泊都有天然碱矿存在。”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内罗毕西南不到八十公里的左右的马加迪湖,我敢向科技部肯定的说,这个湖泊的天然碱矿十分丰富,如果得到有效开发,完全能解决目前阶段全国对纯碱的需求。”

“这个天然碱矿不管从距离还是资源储量上开发起来都有优势,并且提炼成本相当低,纯度比较高,而且依照马加迪湖的情况,在东非大裂谷带应该还有不少类似资源分布情况。”

作为地球最大的疤痕,东非科学家们对于东非大裂谷带的研究是相当热衷的,即便不是地质学家,也有很多人到东非大裂谷带寻找素材,尤其是一些动植物学家,所以罗本能发现马加迪湖的天然碱矿资源并不让人感觉到意外。

更何况马加迪湖距离内罗毕这么近,八十公里的路程,也就相当第一镇市到巴加莫约市差不多。

而且马加迪湖比较奇特,这個湖泊呈现出亮眼的粉红色,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毕竟粉红色湖泊很少见,而怪异的颜色这也说明马加迪湖里的化学物质成分非常高。

罗本接着说道:“我和内罗毕的地质学教授安卡波夫对这个湖泊进行过长达两个月的深入研究,马加迪湖位于半沙漠地区中,是一个内陆湖,有几股冷水和热水注入湖中。”

“热水中含有大量的碱类物质,使得湖水成了一种浓密的碳酸钠盐水,湖底沉积厚约数米的天然碱,其高浓度的盐分使得任何水生生物都无法在湖中生存。地下泉水从结块的碱壳中涌出,将湖水染成鲜艳的粉红色,远远望去就像葡萄酒的颜色。”

“也就是说马加迪湖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天然碱矿等物质,在过去这里就是土著用来提炼食盐的地方,只不过后来废弃了,而马加迪湖的湖面接近八十平方公里左右,到了旱季,湖泊迅速蒸发,堆积湖底碱类物质就会露出来。”

“所以在马加迪湖,可以同时开发食盐和纯碱两种资源,在旱季还是难得的露天矿,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马加迪湖资源开发成本十分低,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交通和工厂建设。”

“而这个湖泊距离北方铁路这么近,只需要一条公路,就可以将其资源源源不断的运送出来。”

这使得科技部的人员们对于罗本所说的马加迪湖碱矿认知更加清晰起来。

实际上正如罗本所说,对于马加迪湖的开发,在东非建国之前就已经存在,本地的土著会用该湖提炼粗盐,这种情况维持了上百年,不过后来东非殖民者到来,打断了这一过程。

菲德力说道:“罗本教授,对于你的天然碱法,我们暂时现在还拿不定主意,我们会派更加专业的人员前往马加迪湖进行系统的勘测工作,最后再确定这种制碱工艺是否值得推广。”

罗本:“当然,毕竟没有充足原材料,天然碱法就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我相信等你们充分考察马加迪湖之后,一定会对天然碱法感兴趣。”

前世天然碱法就是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家主流制碱工艺,尤其是美国,其天然碱矿储量高达六百多亿,根本开发不完,东非的天然碱矿资源估计短时间内都很难超过美国。

不过东非运气也不错,马加迪湖本身就是非洲最大的天然碱矿,而且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开发容易,提炼成本低,储量大,距离东非城市和交通近,有这样一个资源不开采,那才是东非的罪过。

很快这件事也传到了恩斯特的办公桌上,对于制碱工业,恩斯特是比较重视的,除了纯碱本身的重要性以外,还有前世历史课本上制碱工业占据了一定篇幅,大名鼎鼎的联合制碱法和其创始人侯德榜都给恩斯特留下了深刻印象。

联合制碱法全称侯氏联合制碱法,完全可以说是近代远东帝国少有的化学行业标杆。

当然,现阶段联合制碱法并没有诞生,就算前世联合制碱法产生都已经接近四十年代了,目前正是索尔维制碱法大行其道的时候。

“殿下,关于这个天然碱法是否应该完全推行?”科技部部长凯门斯询问道。

恩斯特:“我一向主张工业要多条腿走路,目前来看,新制碱工艺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化学合成也有无法取代的优势,就算吕布兰制碱法也不能完全被取代,毕竟除了制碱以外,他还能产生氯气,可以用来净化水源或者应用于化工行业和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