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新的发展,新的革新(3 / 3)

之前其实早已经定下了,包括大力炼钢、铺桥修路、建造蒸汽轮船、新的铁路建设、加大粮食生产等等,每年都有计划,每年都有指标,大家按照我之前做的规划方向做就行。”

“改革事项的话,我现在还没有章程,不过我认为改革这种东西要常态化,时时刻刻进行变动。有时候改革如果起到了反效果,也得及时纠正,不能一味蛮干。”

“下个月我就要离京再次去巡视地方,调研民间,为改革寻找方向,估计今年年末或者明年年初,我就会拿出章程来。”

赵骏抬起头看向众人。

晏殊笑道:“如今天下国泰民安,秩序也井然有序,又要做出改革的话,汉龙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赵骏摇摇头道:“你们呀,思想僵化,待在中央太久了,什么都没看到。”

他强调道:“去年年末,我就在汴梁微服私访了一个多月,就看到了很多问题,而这次我去嵩山,也看到了很多问题,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热不至于,但他们也有很多困难,国家现在也有很多弊端,怎么能说改革操之过急呢?”

“嵩山有问题?”

众人纳闷,蔡齐问道:“嵩山有什么问题?”

他是河南洛阳人,以前常登嵩山。

赵骏指出:“宗教!”

“宗教?”

大家互相对视。

“不错,我在嵩山看到很多寺庙,光少林寺就拥有两千多僧人,数万亩土地。”

他坦言道:“我回来之后,让祠部把登基在册的佛教道教资料给我拿来,我看了数据之后,触目惊心。”

“宋真宗天禧年间,大宋的僧人就已经有46万,寺院4万座,土地约200余万亩。道士的数量少很多,只有5万余人,道观3000多座,土地30余万亩。”

“而到了去年,根据祠部统计数据,僧尼数量超过了50万,道士的数量也在增加,人口越多,大家衣食无忧,善男信女就越多。”

“我大宋作为封建王朝,还没有破除迷信思想,信徒数量成倍提升,僧人、尼姑、道士、女冠自然也会增加。”

“伴随而来的就是免除徭役、赋税的人口土地越来越多。”

“50-60万人不干活,不纳赋,不承担社会义务,不对社会进行反馈,将近300万土地不用纳税,你们觉得这合理吗?”

赵骏双手一摊道:“新时代了,我大宋不养蛀虫,中华民族也不养闲神。我们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允许宗教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和传播宣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就要脱离国家体系,不对社会做出贡献。”

宗教是自由的,可宗教享受人们的供奉,享受国家的支持,那也得反馈给百姓和国家。

不然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凭什么就要养着伱们?

所以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否则数十万僧人道士,数百万亩土地就这样游离于国家体制之外,实在没什么道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