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君主,在夹缝中左右为难
只要科举入仕,都是天子门生,满朝文武官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状元崔仁师世家子弟。他干得好与坏其实对大局不怎么重要。
张君政本应该也不能算是重要的一个。至少满朝公卿都没有太看重这个名次排名中下的年轻士子。
但他在春闱前偶遇晋王殿下,远远看到了帝后在士子中与民同乐;
他听到了晋王殿下透露的他的未来,知道自己的名字不仅传到了陛下耳旁,恐怕晋王殿下的旧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
身兼相位的薛尚书前往岭南道传旨,听闻本不需要带新晋进士前往,但薛尚书带上了自己,前往晋王殿下透露的未来的自己的扬名之地
张君政有一种天命加身的错觉。
虽然自己不是会元也不是状元,但仿佛自己才是这一届士子中的“象征”,仿佛才是陛下和晋王殿下与世家勋贵博弈的最重要的落子。
可他真的有这样的本事吗
薛收看出了张君政的迷惘,想起了李玄霸信中的话。
李玄霸最后一封信,不仅是嘲笑他们,甩锅自己兄长,也提到了春闱,提到了张君政,提到了大唐科举的“曾经”。
“张君政能考上进士,在士子中完全可以说是出类拔萃。”
“原本的历史中,大唐其实不太在意进士,因为门荫候补太多了。唐高宗时期,等候实职的门荫替补官员有三四万,每年职位空缺却只有一两千,等一个轮替要等好几年。每年进士那几十个人,实在是不够看。”
“在这种情况下,寒门士子能做到别驾,且十几年不挪位置,就已经证明他的本事。”
“说难听点,能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二哥面前的士子,其才华都能坐稳公卿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