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恶心得快吐了。
虽然这也是帮他在史书上多增加了一笔仁君的名声,但一想到卢祖尚这个人在死前还要装一装“悔悟之人”,李世民就反胃。
不过人死为大,卢祖尚都死了,李世民心胸宽广,懒得再理睬他。
殿试放榜,崔仁师虽在会试中发挥失常,只排在了二十来位,但殿试毫不意外一举夺冠。
毕竟是已经在李玄霸身边当了几年官的人,崔仁师的策论比起其他考生更加切中要害,言之有物,很得李世民心意。
张君政和友人崔敦礼也榜上有名。
崔敦礼排在二甲前列。张君政堪堪擦过二甲的尾巴,真是捏了一把冷汗。
李世民把科举名单和进士籍贯、所写策论都附在了书信里。书信厚厚一摞,装了一箱子。
“岭南水土不适合你们,别闹了。”李世民弹了寒钩和乌镝的额头一下,“乖乖和我一起等阿玄回来。”
寒钩点头,乌镝满地打滚。
李世民轻轻踢了乌镝一脚。乌镝麻利地爬起来,垂头丧气。
李世民抱怨“你不高兴,我还不高兴呢,谁不想去呢”
“都不需要人劝,自己便忍住了二哥真是成熟了。”李玄霸拆信的时候,交州的水稻又已经出苗,“我怎么觉得有点心酸当了皇帝真是不自由,不像我,仍旧可以到处乱跑伯褒要来了老师,伯褒要来交州。”
薛道衡没好气道“听到了,说一遍就够了。不好好地辅佐陛下,来交州干什么”
李玄霸道“对等伯褒来交州,老师定要好好骂他”
薛道衡露出无奈神色。你怎么这么喜欢告状告状都成习惯了是吗
李玄霸开了个玩笑后,道“他来交州也好。他替我坐镇一段时间交州,我才能出访占城国。”
薛道衡皱眉“太危险了。占城小国,何须大唐晋王出访该他来拜见大唐。”
“他不是不愿意来吗”李玄霸笑道,“我就只能带兵去拜访他们了。占城不臣服,南边商路挺麻烦。”
薛道衡叹了口气,知道劝不住李玄霸,便不劝了。
李玄霸这对蛮夷的处事风格啊,都是长孙晟教的
第249章 一位进士的心路
薛收离开长安时, 带了几个新晋进士打下手。
李世民和房乔等人听了李玄霸所说“翰林院”这个进士培养机构,觉得机构很好,学的内容不好。
他们仍旧办了个翰林院, 把新晋进士和各地推举的人才先丢进去学习为官的知识, 并时不时地派去六部打下手, 再通过考核结果安排官职。
李世民做这样的决定时,朝堂并无意见。
后世的翰林院制度也是沿袭自汉朝,察举制入朝的人才都得再经过考试才能授官。隋朝也有制科考试, 已经为官的官员有时候也得参与考核。两晋的非世家官员也要先经过考核。
隋朝已经不太给世家脸面,不再以门第取士。大唐明显更不想搞世家门阀那一套,自然所有官员上任前都要经过考核。
因进士也要再经过考核再能授予实权官职, 更崇尚荫庇或者门第的官员心里的疙瘩也小了不少。
一些人心里仍旧不喜欢科举入仕的官员。
他们靠着祖祖辈辈的积累才能门荫做官,凭什么祖上什么功劳都没有的人仅凭考试就能做官
就算他们的子弟也能通过科举入仕, 但凭什么自己和祖辈都这么努力了, 子弟还要与祖辈没有功劳的人一起科举
可惜他们再不满,因为没有及时踏上李世民这条船,话语权不够,也只能私下抱怨。只要进士的仕途有一丁点的坎坷,他们就能高兴。
薛收也算是世家。河东薛氏是关中郡姓, 就算他们祖辈是豪强军功起家,现在谁敢说他们不是世家
但他听到这些人的抱怨, 都连假笑都懒得应付。
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私下抱怨,拿一些细枝末节的琐事来自我安慰, 这些“世家子弟”也真是难看。
薛家既是有门第的世家, 也是有荫庇的功臣。李世民力推科举后, 他们又叮嘱子弟不仅要继续认真习武争取更多的军功, 也要拿好书本,别忘记了科举这条路。
明明对世家而言不缺人才,子弟做官的名额永远不够。多一条路,就多许多原本没有资格当官的子弟能当官。这样的大好事不赶紧去争取,家族败落是既定事实了。
把脑子从世家子弟的模式中转回来,薛收变回了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友人,带着李玄霸提前看好的张君政,去找李玄霸算账。
朝中现在还为潞国公遇袭的事争吵不休。他们为了按下朝中想要出兵的人,不知道为李玄霸编了多少借口。
他们总不能说李玄霸是故意的吧
而且就算说李玄霸是故意的,但那帮交州豪强主动袭击潞国公是事实。对许多已经想军功想疯了的将领而言,没有区别。
更让他们愤怒的是,李玄霸似乎提前预料到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