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乐于在长辈面前当一个单纯的晚辈,被训斥也乐在其中。
不过薛道衡等人只在小事上仍旧把陛下当作晚辈和弟子, 正事上都对陛下毕恭毕敬, 为陛下兢兢业业办事还不求回报。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君臣师徒的默契吧。李靖在薛道衡这里学到了很多。
把薛老师逗开心后,李玄霸又把从二哥那里淘来的好东西搬了出来。
他也寻了些有趣的书籍,还以权谋私让阎立本画了许多薛道衡离开后大唐京城发生的一些趣事。
阎立本是他们亲戚,他和二哥一些出丑的事不需要避着他。他与二哥被老臣追得挂树上的画面也被阎立本画了下来。
阎立本当时不在现场,只是凭借李玄霸在书信中的描述, 就把现场画得活灵活现。
阎立德有些吃味。他觉得自己也能画,但可能是阎立本比自己年轻, 与过分活泼的陛下和两位亲王殿下更合得来,所以这种小画,陛下和两位亲王总是让阎立本画。
不过陛下把与使臣会面等政治大事的绘画任务大多交给他, 阎立德倒没有觉得自己在陛下那里的地位不如阎立本。
阎立本所描绘的原本被太上皇后珍藏, 李玄霸带来的是印刷本。
他不仅把印刷本寄给了其他老师, 还准备年节时印做年画贩卖。
百姓不都说陛下和晋王这对双生子本身就是祥瑞吗年画就贴他们俩, 不仅能大赚一笔,还能给二哥留下黑历史。
年画这种东西,会一直在民间流传下去,就像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像一样。
哪怕到了新时代,估计也会有他和二哥挂树上的年画,把唐太宗奉若神灵的粉丝们看一次难受一次,他想想就开心。
为此,他愿意和二哥一起在年画里被挂树上几千年。
薛道衡听到李玄霸在李世民书架翻箱倒柜,差点把王右军的字抢来时,不仅没有训斥李玄霸,还长吁短叹,说李玄霸应该把字藏好,偷偷带走。虽然他之后肯定会还给陛下,但可以先借阅一段时间。
至于李玄霸说要和二哥一同在年画里挂几千年,薛道衡终于笑着训斥了李玄霸,说李玄霸太顽皮。
“把你和陛下画成幼年时的模样,不要用这张图。”薛道衡道,“你和陛下现在的肖像不能随意贩卖。”
李玄霸遗憾道“那多没意思。”
薛道衡瞪着李玄霸“不要乱来。”
李玄霸叹气“是,老师。”
早知道就不告诉薛老师,先斩后奏了。
连薛老师这样的狂士都不接受,估计等他回京的时候,其他老师肯定会在信里训斥他。
李靖分外无语。怎么还不放他离开
他一边想要避开,一边视线又忍不住往画上瞟。
李玄霸大大方方把画展现出来,冯盎不想看也只能看。
这一看,他的视线就移不开了。
“画中陛下的神态真是栩栩如生。”冯盎看到画中人,脑海里不由浮现出陛下拉着晋王在秋闱士子中起舞的模样。
如果士子知道了这件事,不知道会受到多大鼓舞。
冯盎问道“听闻秋闱放榜唱名和鹿鸣宴都是晋王殿下的提议”
李玄霸点头“是啊,岭南士子是不是很受鼓舞”
冯盎叹息“开了秋闱后,下官才知道岭南道各州居然藏着这么多士子。”
李玄霸笑道“毕竟岭南是历代官员流放之地。攒了几百年的官员后裔,能凑得够秋闱上榜人数很正常。”
冯盎“”这是笑话吗笑不出来。
李玄霸道“岭南的人才已经够用了,现在是要如何把这些人才用起来。卢祖尚以瘴气拒绝赴任,我们首先要解决瘴气之名。”
冯盎疑惑“疟疾是绝症,如何解决”
李玄霸摇头“疟疾是病名,瘴气是文化概念。我要消灭的是瘴气之名,让瘴气回归最本质的病名。”
见冯盎仍旧不解,李玄霸从头讲述“瘴气”的前因后果。
后世人常以为“瘴气”本身就是一种病,并往水土不服、湿热过重等方面想象。
其实古代的“瘴气”是文化概念,是一种“地域歧视”的符号,并非真正的病,也不是什么湿热、腐烂气息。古人所说的“瘴气”,就是以疟疾为主的疾病。
“瘴气”一词最先出现在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带领交州汉军平定交趾叛乱,军中突发疫病,死伤过半。那时写史书的人认为是交趾土地有“瘴气”,才让汉军染病。
后来研究证明,马援所带交州汉军大多是交州本地人,并无水土不服的难处。他就是春季出征,遇上了当地疟疾大爆发。
唐朝医书外台秘要就记载,“夫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岭南叫瘴气,江北为疟疾;明朝李时珍认为瘴气和疟疾并非完全一样,瘴气是包含疟疾在内的一系列南方疾病。
总的来说,这些疾病多是因蚊虫引起,但古人不知道,便以为是空气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