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 / 2)

拿起一本春秋。

郑家小郎纷纷一怔。

李家二郎三郎居然已经开始读春秋了

郑十二郎扫了众人一眼,取下一本诗经交给郑玄毅“我先攻”

李玄霸笑道“夏,楚人围巢。秋,滕子来朝。上十字。”翻转沙漏。

李玄霸来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李世民装模作样地屈指算了算,一个字一个字道“来朝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郑玄毅道“谁能亨鱼溉之釜鬵。上十字。”翻转沙漏。

郑十二郎迅速掐算,道“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李玄霸翻页“冬十月,滕子来会葬,上五十字。”

郑玄毅提醒道“春秋襄公三十一年在这一句之前没有五十字。”

李玄霸道“上五十字,是这本书的上五十字。”

郑玄毅和郑十二郎的脸色都僵住。

李玄霸翻转沙漏,和李世民对视一眼。兄弟二人露出如出一辙的温和微笑。

郑十二郎头上沁出汗珠。

“咦那是大郎、二郎、三郎和四郎他们不是正与友人清谈吗”

正聊着的女眷们,从帷幕敞开赏景的那一面,眼尖地看见对岸四个行色匆匆的俊秀少年。

这四人皆已经束发,其中一人还已经戴冠。

“去看看。”崔老夫人看着窦氏着急的神色,心里也不由着急。

难道是自家小郎们和李二郎、李三郎起冲突了

她只是说考一考这二人蒙学学得如何,不应该会起冲突啊。

窦氏顾不上再保持雍容的姿态,提起裙角就朝着岸边小跑。

郑家女眷们也不由加快了脚步。

“时间到了,承让”李世民得意洋洋把最后一块玉佩放到身旁的石桌上。

石桌上,玉佩已经堆积如小山。

郑玄毅苦笑。他的玉佩也输出去了。

凉亭中,郑家小郎们皆面如土色。

“抱歉,我等来晚了”郑大郎匆匆进入凉亭,拱手道,“我和三位堂弟在送别友人,现在才到。李二公子,李三公子,实在是抱歉。”

李玄霸放下手中易经,与李世民一起拱手回礼。

兄弟二人异口同声道“无事无事,君可要继续攻擂”

郑家此辈四位最年长者,看着弟弟们眼巴巴的神情,咬牙道“攻”

李世民和李玄霸笑得露出森森白牙“请”

第11章 车轮战对文抄公

窦氏等女眷赶来的时候,第二场擂台赛已经开始。

李世民和李玄霸假惺惺地询问郑家的大郎、二郎、三郎、四郎要不要换一下攻守。

这四位已经拜得名师的少年郎脸气得通红。

这攻擂还没有攻下来,怎么能攻守易型这不是说书先生口中的“先让你三招”吗

郑家四个郎君都比李世民和李玄霸年长十岁以上,郑家大郎甚至都已经及冠,还被两个六岁孩童让三招,这说出去还做不做人了

郑大郎沉着脸说不用,然后取来易经,要与两个顽童斗一斗。

名门大族延续东汉的习惯,治经时都会主修一门,称“师传”或“家传”。郑家这四个兄弟主修的都是易经。

郑大郎听了这攻擂守擂的规矩,就知道这两个六岁孩童只是在规则上欺负人。

他家弟弟,背文章背诗歌都是没问题的。但这二人却一开始不把规矩说明白,待比赛开始之后,才告诉他们不是从某个章节或者某篇文章截取背诵,而是连整本书的文章、诗歌顺序都得背下。

这两个顽童肯定是有备而来,专门背诵了一整本书,就等着坑人

显然,郑家此辈排行前四的堂兄弟前来救场时,请援军的人并没有说的太清楚。

易经的前后连续性很高。郑家这四个兄弟和弟弟们不一样,不是靠死记硬背,所以他们能轻松地记起上下文。

最先出场的自然是郑四郎。

以郑四郎的年龄,就已经有些欺负人了。若是及冠的郑大郎非被逼下场,郑家就算赢了,脸面上也不好看。

虽然他们现在脸面已经很不好看。

你来我往几回后,李世民和李玄霸对视一眼,李玄霸笑着换了一本书。

郑四郎警惕“不问易了”

李世民坏笑道“我们最初问的也不是易,已经换了好几本书了。兄长大概是已经把易已经通背,那再问下去也没意思。阿玄,我们逼他换书”

李玄霸忍笑“好。哥,初九,潜龙,勿用,一口气背完吧。”

李世民背着手,摇头晃脑,开口便背。

易经全文有六千七百字,一口气背完需要近半小时的时间。

围观的众人,居然生生等了李世民半个小时

这期间,连崔老夫人都没有想起让下人端来坐具让她们坐下休息

李玄霸慢悠悠地翻动书页,只在每篇开头给二哥提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