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自家人没有必要客气。(1 / 2)

第360章 自家人没有必要客气。

“心思活泛,无法精心治学,都是经商的好材料。”

这怎么说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小接触的都铜臭,听到也都是这些,难免心思不定。

心思越活泛,越没办法好好学习。

伤仲永里面就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时候聪明,说明开慧早,到了中学没有心思学习,就是因为看的多了,见的多了,心动了,就静不下去了。

相反有些人小时候木讷呆呆,年龄大一点倒是能静下心好好学习,以后倒是能成材。

早慧必伤。

至于捐纳就更简单了,八个字明码标价,卖官鬻爵。

其实只要翻翻历史,就能看到很多影子。

就像是这个捐纳制度,这玩意也不是有钱就行,也是有规定的,必须要查出身。

许大茂脑子里想的是现在是1960年,一百年前那就是1860年,这个一百年肯定不准确,那应该就是搭上了兴办工厂的车,说实话,能坚持到现在真的不容易。

这必须要八面玲珑。

在前朝,有三类人是终身无法入仕为官,首先是从事低贱职业者,常见为“下九流”工作经历的,如剃头匠、算命先生。

碎银子很难防。

另外两边的屋子里面又闪了许大茂的眼,满满当当摆放的都是真金白银,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瓷器名家。

“时势造就英雄,时局也能困死英雄。”

“我爷爷在一百年前弃笔归商,这才有了娄家现在的家业,历经三朝,风雨飘摇,这份家业终究要还回去吗”

货架上还有几颗银冬瓜。

不要觉得算命先生高大上,说的神神叨叨听不懂就很厉害。

这玩意一颗200斤。

是不是有了既视感

不然战乱的时候,人说没就没了。

许大茂也是上了三炷香。

主要就是为了防止伙计偷拿。

以前也不是不是用来防土匪打劫,说什么太重带不走,那都是在开玩笑,只要值钱,别说二百斤的银冬瓜,二千斤的石狮子都能给你连夜搬走。

这些玩意都是硬通货。

这就要提一句以前的商人了,以前的商人没有这么多花里胡哨的操作,就是低买高卖,搞一個商队,弄上几马车货物就上路了,收到的碎银子就铸成银疙瘩,就是这么一套流程。

第二就是家奴,即奴才出身,或者在大户人家做过长工的,就比如周树人小时候的玩伴闰土,他就是长工,是没有一丁点机会入仕,捐纳都不行,户部连你的钱都不收。

最后是祖父一辈有重罪的,这个相当于正攵审了,无论科考还是捐官,当时的审查必须三代人履历,这三类人是科举无门,捐官无路,没有任何入仕的机会。

娄父在这里上香磕头之后,才去了隔壁房间。

你拿纸币只能在这一片地方花,你拿着金条你想去哪花就去哪里花,随时都能换钱。

当然兵荒马乱的路上很危险,所以商人心思必须活泛,手上也要有活,八面玲珑的最好。

“我的祖籍是徽州,那是一片鸟不拉屎的地方,半辈子也就回去过两次,你说我还有机会回去看看吗”

本来许大茂还没想那么多,听了这句话,他突然明白了,他这个岳父到现在还在试探他呢。

还是那句话,像这样的有钱人,思维已经和普通人不一样,安全放在第一位,指不定早就留好了几条退路。

要说有没有故土情节,那肯定是有,谁都不愿意背井离乡。

但是呢,当知道人身安全没办法保证的时候,什么情节都没了,就算故乡只有一口井,都能背着离开。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说的对,就是这个理,穷山恶水一分田,指望种地根本吃不饱饭,十五六岁就要出门闯荡,因为在家里真的能饿死,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支才在四九城落了脚,老家的祖宗祠堂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等我死了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怪我。”

“您想回去随时都能回去,现在都和平了,路也通了,就您现在的身份,想回去随时都能回去,没准一路上还有人保你您呢。”

“容我想想。”

“我知道外面的那些人是在看什么,无非就是这些财货,你说我把这些交出去,是不是就没事了”

许大茂

他只觉得娄父有些天真。

有一有二,有二有三,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拿着鸡毛当令箭,上面一句话,下面一刀切,这些事情都是屡教不鲜。

莫非这也是在试探他的态度

“我觉得伱越往外拿,人家就会觉得你留下的越多,你越一毛不拔,他们越会对你减少期待。”

这就是人性。

挣钱可以没数,但是花钱不能没边,不然人家真觉得你家有聚宝盆,钱都是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