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发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府君治民宽厚,恩遇群下,徭役之重,非府君之过,实因国有暴政。”
“伯乐举事,要挟府君,必会令群下生怨,此无利而多弊。今下伯乐之难,在于宛城孤远,徐晃军将至,关羽兵未至。故以晋之见,伯乐当广募市民,坚守宛城,御敌候援,以为大事计,而非擒杀太守,自毁名声。”
宗晋这番言语,让侯音脸色阴晴不定。
目前他所面临的难事,如宗晋所言那般,宛城距离襄樊有四五百里,而宛城离曹魏重镇许、颍仅两三百里。
徐晃率新兵已出许昌,不日将至宛城。而关羽围屯樊城,不知他起事成功的消息。今下他所重之事,在于守住宛城,坚持到关羽起兵北上,以来配合自己。
他若明目张胆擒杀东里衮,必然会引起南阳士民的愤怒。且他可没忘记自己能出任宛城守将,也是出自东里衮的提拔。毕竟在东汉二重君臣观下,侯音难以承受擒杀恩主,所带来的恶劣名声。
侯音在神情微沉,问道“子卿多有智,今下我可从君之言不杀东里衮,然劳请子卿相助在下,不知可否”
宗晋躬腰而行礼,说道“晋愿为将军效力”
侯音扶起宗晋,笑道“某得子卿相助,必能成事也”
宗晋,出自南阳安众宗氏,东汉以来相卿者三、四十人。纵宗氏今下衰弱,也非侯音所能相比,他今下想守住宛城,除了自己坚守外,还需依仗宗晋这种地头蛇。
“不敢”
宗晋面容谦逊,建议说道“今下宛城兵寡,将军不足以御徐晃。将军当速派人入乡亭,掠周围百姓入城,以为威壮声势之用。且派信使南下,求关羽派兵支援。”
侯音握着宗晋的手,笑道“城中府库寡粮,恐需子卿相助。”
“今将军放心,晋召城中各姓,为将军募集军粮。”宗晋甚是积极,说道。
“善”
侯音蛊惑山民千余人叛乱,割据宛城反叛。入乡野强拉壮丁二千余人,在宗晋没好意的建议下,搜刮城中大姓钱粮。时强人盗贼众多,侯音帐下军士军纪败坏,引得城民多有抱怨。
徐晃所将之兵距宛城不远,侯音占据宛城反叛的消息,他们率先得知。
得闻侯音举兵叛,兵至博望的徐晃召集赵俨、司马懿等人议事。
大帐内,从宛城逃出的东里衮,坐在交椅上。其发髻散乱,士服污浊,早已无南阳府君之相。神情间,既有逃出生天之庆幸,又有为左右因他身亡而感到痛楚。
侯音表面上答应宗晋不追杀东里衮,背地却里派从骑追杀东里衮。东里衮幸得余应及其侍从奋勇拼杀,加之他以往的名声,方才从追兵的马蹄下捡得性命。
“徐将军,宛城被侯音所据,其纠合山民贼人反叛,以为呼应关羽。”
东里衮哀求说道“今当请徐将军先平侯音,后解樊城之围。若宛城久被侯音所据,则荆州非我大魏之所也”
两汉至今下,州郡长官有守土之责,若弃城而逃者,轻则免除官职,重则处以死刑。东里衮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及官职,他必须尽快拿下治所宛城。
“府君奔逃至今,甚是辛苦,今可暂且退下休息。平宛之事,当容我与诸位将军商榷。”徐晃说道。
“诺”
东里衮见有要事商议,不便久留。则从徐晃之言,从帐退下休息。
待东里衮退下,徐晃神情忧虑,说道“陛下命晃解樊城之围,然樊城未至,宛城却生兵乱,今当如何是好”
顿了顿,徐晃说道“荆襄动荡,宛城不可以不平。无宛城则无荆襄,今下樊城之围需解,宛城之叛需平,是为今下首要之难事。”
听着徐晃这般言语,帐中众人沉默下来。
侯音反叛于宛城,关羽重围曹仁于樊城,而他们手上仅新兵万余人,面对如此糜烂的荆襄局势,他们真有种头皮发麻之感。
寂静半响,赵俨捋须凝眉,说道“关羽于樊城外,修筑长围,兵困曹车骑。我军兵寡力薄,仓促南下,纵与车骑合力,亦难解关羽之围。”
“以俨之见,今不如率大军逼宛城,先讨平宛城,遣信使南下,以弓箭射信入城,激励将士坚守之心。时将军兵破宛城,料诸军各部齐至。合众兵南下,击贼于樊城下,表里俱发,当可解樊城之围也”
自降服于禁及其帐下七军,关羽采纳吕蒙的建议,对曹魏的援军多有防备,修筑重围,北御援军,内困曹仁。
徐晃以帐下新兵万余人,加上曹仁手上的几千人,想单靠两军厮杀,击退关羽,解除樊城之围,难如登天。
之前关羽尚畏惧于禁帐下七军精锐,缺乏击溃援军的把握。今下关羽巴不得徐晃率援军早点来进攻,让他一口气吃下曹仁、徐晃二军,从而拿下樊城。
赵俨的计策说不上出众,但却适合徐晃解决今下的糜烂局面。
徐晃微微颔首,说道“赵督军之意,实为良策之见。”
说着,徐晃看向司马懿,问道“然晃恐关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