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阵厮杀而言,有分算定、舍命、糊涂三种作战形式。
何谓算定
无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向手下展示己方作战成功点,让他们安心作战。
舍命之战,却是次等之战,无法掌握战场局势,只能仅凭一腔热血,奋勇杀敌,靠着那方撑不住伤亡,自行崩溃瓦解取胜。
至于糊涂战,则是不知彼,也不知己。黄射攻柴桑,显然便是如此。自我高估手下士卒的战斗力,却又低估对手的实力。
大体而言,作为出色将领而言,要打算定战,不打糊涂战。舍命战除非没办法,要不然绝不打舍命战。
今在刘备的指挥下,荆州军打的是算定战。太史慈所部打的是舍命战,未厮杀之时上下已分。当然这只是把取胜的希望提高,而非百分百取胜。
双方交战之后,只能凭借依靠将士们的骁勇与胆识
在那鼓声中,双方军阵撞击的瞬间,长矛与长矛的碰撞声、兵刃刺入人体的声音、吃痛发出的哀嚎声、锐士发出的呐喊声全部混杂在一起爆发,不仅让人肾上腺素爆棚,而且还能激起人们心底深处的嗜血欲望。
双方队列最前端的将士,皆是各自军中的悍勇之士,他们除了胆识、武艺过人外,最重要的是他们见过大场面,不会因敌方的来势汹汹,就畏战而逃。
在交手之时,这些悍勇之士拥有出色战斗经验,知道在受限的空间内如何去搏杀,也知道保障军阵的严整性,方才是取胜的根本。
在这种狭小范围内,这些悍勇之士没办法闪转腾挪,唯有凭借手中的长矛,竭尽全力地上戳或是下刺,寻找着杀伤敌人的机会。
随着双方战斗的深入,太史慈所部也向刘磐所部发起了猛攻,那些悍勇之士尽可能去撕裂刘磐军阵的队列,试图凭借着自身的勇武冲垮刘磐。但刘磐又岂是那种简单之辈,他与太史慈交手数次,深知太史慈大军作战的风格。
面对队列的动摇,他与黄忠抽调预备队反杀回去,重新把阵线扳回原处,其军阵犹如礁石抗住了风浪的重重拍打。
两军鏖战之际,左翼似乎有了变化。
关旗下,关羽策马眺望战场局势,眼睛微眯。
在关羽的视线中,只见高盛所部为了挡住自己军队的攻势,派出了丹阳山越甲士。这些丹阳山越甲士擅长步战,作战骁勇,差点动摇了军阵的阵线。
这也是太史慈手下兵种的特色,他受命招抚刘繇的旧部,那些旧部中就有丹阳的山越兵,其构成了部队中的核心力量。
“周仓何在”关羽心有所得,喊道。
“末将在”高大雄壮的周仓,应道。
关羽伸手遥指地方阵角,说道“丹阳之卒果敢善战,阵角贼寇搏杀已久,今当力竭。你率校刀手突阵,斩杀敌寇,引骑卒入阵,其阵必破。”
“诺”
关羽以他极其敏锐的战场嗅觉,发现了敌军暴露的问题。丹阳甲士骁勇异常,属于是维持阵线上的顶梁柱,以及士卒们作战的底气。若是他们被破,余众之人士气必然下降,阵线也会混乱了。
往昔之时,破丹阳甲士不易,阵角那处的丹阳甲士却已经出现了力竭的状态。此时若能斩杀丹阳甲士,必能动摇阵线。届时阵线动摇,左翼的骑兵突阵而入,基本就取胜了。
“校刀手,随我来”
周仓拎着刀盾,呼喊着手下百余名的校刀手赶赴前线。
校刀手,关羽在徐州之时效仿丹阳兵所练部曲,委任属于丹阳人的周仓统率。
顾名思义,校刀手不使长矛而用刀盾,与普通士卒不同。他的任务便是在两军对垒之际,陷坚突众,以来一锤定音,改变战局的用途。类似唐朝时军队配置中的跳荡兵,合身扑击冲散枪兵队列,近身厮杀。
周仓统率校刀手穿过密集的队列,身先士卒地杀进战团里。面对攒刺而来的长枪,用他手中的盾牌左右格挡。他与身侧的校刀手各挑对手,利用手中的短兵器的特点,贴身肉搏。
躲过刺来的长矛,周仓跻身而入,挥刀磕开矛身,干净利落地斩杀敌人。继而一个箭步突前,又挥刀砍杀二名敌军。
其骁勇之姿引起了敌军中丹阳勇士的注意,只见一名身披重甲的丹阳勇士,挥刀砍来。周仓也不闪避,贴身直上。两人各自挥刀,猛地格在一处。
“铿”
双刀碰撞,周仓凭借着他过人的臂力,硬生生地把丹阳甲士手中的大刀击飞。下一个瞬间,周仓顺势横刀过去,犹如割麦般,锋利的刀锋割破丹阳勇士的喉咙。
一回合,斩杀敌将。
“牟佰长战死了”
十几名江东军士卒惶恐高喊着。
原来那丹阳勇士名叫牟普,在军中颇有勇名。今日此处能抗住战线与牟普功不可,今一回合被周仓斩首,江东军的士气瞬间下降。又在校刀手冲击之下,阵脚的江东军已经出现了骚动,甚至还在步步后退。
统率骑卒的张飞见状,心有灵犀地领悟关羽的意思,举起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