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在泉城,七个师兄弟真正的齐聚在一起。
师兄弟们首先还是一起到师父家里。
颜老师傅见到七个师兄弟齐聚,也是非常的激动和感慨。
十六岁开始学厨,从业这么多年,真要说起来颜老师傅带过的徒弟数不胜数。
最后留在颜老师傅身边,被他精挑细选的徒弟也就只有六个。
本来颜老师傅是想要把燕喜楼日后交给他们的。
冯正明这个小徒弟,算是颜老师傅最后意外收下的徒弟。
颜老师傅一开始没有想过要让冯正明以后能接手燕喜楼。
这一方面是冯正明进门太晚,好多东西颜老师傅都还来不及对他进行细致指点。
另一方面冯正明太年轻,颜老师傅觉得小徒弟需要时间沉淀。
觉得跟在其他师兄身边,将来或许会干出一番事业。
只是到了今天,颜老师傅确实没想到,自己的小徒弟竟然会是徒弟们里成就最高的。
虽然燕喜楼都因为经营不善关张,后来更是因为城市开发,连昔日燕喜楼的酒楼都已经被拆迁了。
但颜老师傅这一脉,却因为有冯正明存在,成为了鲁菜中最被人所熟知一脉。
颜老师傅见到七个徒弟,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在燕喜楼里忙碌的时光。
恍惚间,仿佛看到徒弟们在灶台、案台忙碌。
他这个师父,站在后厨里对他们进行一番指导。
似乎那一切就发生在昨天。
看着徒弟们,颜老师傅露出笑容来。
“好,你们师兄弟又再次聚到了一起,这次可要好好的展示展示你们这几年手艺上的进步。”
师父看向王家梁:“家梁你在国外应该也学了不少新东西吧这次比赛你可要展示展示,让我们看看,你是怎么把鲁菜和国外一些东西结合的。”
被师父这么说,让王家梁顿时有些不好意思。
“师父,我在国外其实这几年都没有做鲁菜,您应该知道,国外还是有他们的一些饮食习惯,我们的鲁菜也不是太能在那边传播开。”
说到这里王家梁看向小师弟。
“这次我回泉城前,途径了沪城,我去了正明在沪城的店,我倒是觉得正明他在一些和西餐融合上做的更好。”
冯正明听到四师兄的话,也笑了起来。
“哈哈哈,四哥,其实我在沪城的那家店,做的还是鲁菜和国内各地菜系的结合,只是出餐的方式学习了海外那些快餐的方式。”
王家梁看向冯正明:“但是你的那个方式真是做的很好,还有你调口上做的综合,也真的是很棒。”
师父开口:“正明不用谦虚,你现在算是师兄弟中间成就最高的,可以把你的一些东西,跟你师兄他们分享分享。”
冯正明自然是不会跟师兄们藏着掖着。
他很坦诚向师兄们说出自己的一些理念。
“我是觉得,无论是什么菜系,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美食最重要的还是好吃,我们不能要求顾客适应我们的口味,所以我们只能是结合不同地区口味偏好,做一个最大公约数。”
王家梁马上附和:“没错,正明你的这个想法非常棒,我在你沪城的店里,确实感受到了那一点。”
冯正明:“我也是做一些尝试,不过在沪城的做法,如果放在泉城未必合适。”
大师兄开口:“对,泉城大家还是更喜欢传统一些的鲁菜。”
三师兄笑呵呵:“大家也会愿意尝试一些新奇的东西,只要是味道好。”
二师兄:“我这两年在德州,发现现在大家对新东西都很好奇,好多年轻人不愿意吃传统的手艺了,还真是有不少喜欢国外的一些东西。”
四师兄再次接过话:“很多人都没真正接触过国外餐饮,但就是认为国外的好。”
六师兄点头:“对,不少人就是觉得国外一定比国内的好。”
五师兄说出一个总结:“这就是外国的和尚会念经。”
颜老师傅嘱咐徒弟们:“但你们还是要尽量坚持传统的东西,不能把老手艺丢掉,那是鲁菜的根基,是你们的根本。”
徒弟们认真点头,全都听从师父的话。
王家梁再次开口:“师父,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要好好复习一下鲁菜的手艺,把过去您教的那些技法都好好展示一番。”
师父感叹:“这次啊,正明把规模搞得还是有些大,吸引了不少厨师来参加。”
冯正明:“师父不会的,我们鲁菜在技法上,算是国内各地菜系的根源菜系,可以说中餐烹饪中大多数技法,都是源自我们鲁菜。
所以我们这场国际鲁菜比赛,规模一点也不算大,我们就是要让更多鲁菜厨师交流起来。
让大家可以共同把鲁菜传承、宣扬的更好。”
师父听得笑了:“现在的正明真是越来越会说了,说起这些东西来,真是一套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