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明是压根没有把程国胜当成是对手看待。
他觉得双方选择的路压根不是一条路,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竞争关系。
而且在冯正明看来,程国胜的新聚宾园那些创新菜,他也压根就看不上。
看似那些菜确实有创新点,融合了其他地方的一些很有特色的东西。
可实际上,不过就是原料上的堆砌。
而且冯正明看来,程国胜的堆料还显得很低级。
跟自己在沪城和江成哲一起设计的那些菜都没法比。
但是在聚宾园开业不久,开始出现不少所谓美食家,和各种厨师团来泉城,到聚宾园进行各种交流。
一开始冯正明并不关心这个事情。
可是随着聚宾园开始邀请各种明星名人,一些名声在外的美食家,还有一些国内评委级别的大师傅来交流。
这些人可都是跟冯正明很熟悉,跟他的关系也非常不错。
所以他们被邀请来泉城后,首先是联系了冯正明。
毕竟都已经进入千禧年,这些人来到泉城,又不是不认识冯正明的店在哪
何况再不济也可以给冯正明打个电话通个气。
通过他们冯正明了解到聚宾园四处邀请美食家和大师傅来交流,并且找到一些明星名人给聚宾园进行站台宣传。
按照联系了冯正明美食家和评委级别大师傅所说。
他们并不是被程国胜邀请来,邀请他们的实际上是一家海外餐饮集团。
邀请他们到泉城的目的,就是要对聚宾园的新派鲁菜进行评价。
同时在知名美食家和评委级别大师傅被邀请来后。
省电视台也终于有了相关的报导。
报道上称,老字号聚宾园重新开业,以创新鲁菜为己任,要把鲁菜传承和发展更好,获得知名美食家和国家级评委们的关注。
冯正明看到这个新闻报道,也是感到一阵哭笑不得。
这种宣传手段,还真的是很懂春秋笔法。
显然请来的人没有全部给好评,所以只能说是深受各方关注。
你都请人家来了,当然是被人家关注到了啊。
但是你怎么不说说,人家到底给了什么评价呢
虽然只是在省台新闻上一闪而过,但这么一条报道还是引起很多人注意。
妻子罗晴有些奇怪:“聚宾园这次闹出这么大动静吗连省台都给他们报道,还被那么多知名美食家和国家级评委大师傅都关注”
冯正明只是笑了笑:“你不觉得,正是因为没闹出什么动静,所以现在他们很急吗”
罗晴不太懂丈夫的意思。
“他们很急”
冯正明微笑解释:“对,他们很急,你想想,聚宾园开业已经有两个礼拜,可并没有在泉城引起多大的轰动不是吗”
这个话让罗晴陷入沉思,很快她想明白过来。
“还真是,聚宾园刚开业你和师父、师兄他们都去捧场,当时动静确实不小,但也就那么一下,后来好像确实没什么动静。”
冯正明:“所以他们有些着急,想要搞出一些动静,让人关注到他们。”
罗晴大概明白丈夫的意思,可她还是感到奇怪。
“为什么会没有动静呢他们又要搞出什么动静来”
冯正明闻言笑了起来。
“没有动静是正常的,他们确实选用了非常好的原料,做法上也确实有不少创新,可是整体上来说,他们的定价有些偏高。
当然定价偏高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用的那些原料,确实也没办法把价格往下降。
再加上那些人员的工资,和他们前期的各方面投入,那些可都是真金白银。”
罗晴听到这:“所以他们是想要让这些明星名人帮忙宣传,抬高聚宾园的位置,吸引更多的顾客去消费”
冯正明没有回答妻子,反倒是先问妻子。
“你知道,为什么我不把沪城那家在西餐馆街上店的经营模式,搬到泉城来用吗”
罗晴想了想摇头。
冯正明很直白解释:“因为那家店的消费人群,泉城现在还没有。”
丈夫这样一说,罗晴仔细想想大概明白了。
“我知道了,之所以那些高档餐厅大多都在沪城和京城,是因为在沪城和京城有对应的消费人群,可以撑起那些高端餐厅的消费。”
冯正明点点头:“你想想我们那家店的顾客都是哪些人,你就会明白。”
罗晴都不用去想,她很清楚那家店的顾客群体。
西餐馆街上那家店主流顾客群体,很大一部分都是海外在沪城的人。
另外一些也都是在沪城很多外资公司里的中高层,甚至还有在沪城开公司的一些小老板。
他们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向往海外的小资生活。
所以冯正明和江成哲一起做的那家店,很好契合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