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各种比武荣耀拿到手软。
全卫戍区团级以下的大比武,总能看见卫三团的身影,无论是干部和还是士兵,表现出来的素质着实让卫戍区的大佬们惊掉了一地的眼镜。
这年月单兵素质高不算什么新鲜事,因为承平未久,部队的战斗力和优秀传统还在。
卫三团保持住了优秀的单兵战斗力不算,整体文化和思想素质彻底把其他团甩开了一大截。
在新武器、新战法、新装备的大胆使用上,更是让其他卫戍区的团望尘莫及。
本来就是野战部队的底子,再不断地迭科技光环,管理干部严抓训练和实战,这战斗能力能不强嘛。
卫戍区在研究卫三团,上面的领导也在研究卫三团,这一支卫戍队伍与地方企业和轻兵所合作,多方面联系共建,彻底打开了战斗力提升的新思路。
只要研究卫三团,就绕不过治安大队的老底子,研究治安大队,必须研究李学武和王小琴。
李学武这位治安大队大队长更是那些大佬们心头上经常能看到和想起来的名字。
一个出身于部队,又游离于部队的优秀干部,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影响新时代战斗力的建设发展方向。
姬卫东每年都能回来几次,就算不回来,在港城也能从父亲或者母亲的口中听到李学武的名字。
这可真是从大佬口中传出来的,顾海涛的姑爷已经不是一种身份影响力的标签,反而是慧眼识珠,东床快婿的代名词了。
顾海涛当然是很低调的,就算姑爷做的再好,他也不会去外面炫耀什么。
可备不住夫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丁凤霞总不能听着别人夸奖她姑爷,而表现出一副冷漠的表情吧?
她最多能做到不笑出声来,努力压一压嘴角罢了。
尤其是有了李宁以后,她对李学武和顾宁的感情生活愈加的满意了,一儿一女,夫妻和睦。
重要的是孝顺,李学武可没少主动往金陵寄信寄礼物,关心和问候的电话也是经常的打。
丈母娘不太关心姑爷的事业布局,只一味地叮嘱他注意身体,注意安全。
顾海涛是一直很关心他的工作,尤其是他将卫三团、轻兵所、红星厂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更把卫戍区、保密部、分局等等单位的关系打通了,让这一布局更加的紧密和牢固。
编织关系网没有用,这张网得有实际的东西。
现在实际的东西就来了,顾海涛手里就有一份李学武关于合成营建设的设想和实践方案。
他自己就是学者型的参谋,自然看得懂这份设想和方案的优点以及目前所处的弊端。
关于先进的单兵装备、兵用吉普、后勤保障车辆、武装和运输直升机等等,这些都还存在于纸面之上。
可这已经不影响他依照李学武给出的数据进行推演和评估,这支合成营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先进和恐怖。
顾海涛捏着那份文件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终究是没有发表任何的评论。
卫三团就是红星厂与轻兵所合作的实验产物,单兵挂具和配套装备已经崭露头角,在一些演戏的过程中被总装关注到了,也有了不少的采购订单。
66-6式狙击步枪不用说了,毛子那边就很恼火,背地里暗戳戳地说这款仿制枪不要脸。
嗯,毛子都这么说了,那总装就真得关注这把枪了,敌人骂的越凶狠,就越证明这款枪的优越性嘛。
什么要脸不要脸的,先采购500把实验实验,看看66-6式这款枪有多么的不要脸。
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嘛,如果真的不要脸,那就按规制化采购,形成规模和战斗力。
红星厂对外贸易是一种契机,把兵器和单兵装备送到了真正的战场上,保密部跟踪反馈回来的消息很好。
这就是在给内贸打广告了。
卫三团在内,阿特在外,彻底让红星厂的兵用制造能力开发了出来,也走上了正轨。
否则轻兵所也不会授权给红星厂五金工业全力生产轻武器了,更做主同阿特的采购团进行二次谈判。
顾海涛很懂李学武,知道他在卫三团的实验有限制,对于装备的采购和使用掣肘颇多。
同时也很理解他将这些装备做成“模块化”进行出口,墙外开花墙内香嘛。
——
“我预想中的合成营应该是合成化部队的最低一级编制,营以下的部队就不再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了。”
李学武坐在网球场边,晒着温暖的阳光给姬卫东这个兼职兵器贩子解释了他的营销思路。
“一个合成营应该拥有8个连,这8个连依照合成营不同的类型也各应该有所不同。”
“你等会——”姬卫东抬手按住了李学武的胳膊,惊讶地问道:“你说的这个合成营还是个套娃?”
“套个屁,种类不同而已。”
李学武翻了翻眼珠子,介绍道:“合成营按我的思路应该分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