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自古忠义难两全(3 / 7)

认真,因为稍一不留神,可能就是一辈子。

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任,包括领导。

“矿渣的事稳妥了,联合组建建筑工程公司的事,厂里是怎么研究的?”

高雅琴最近一直都在补课,可对有些事情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一边工作,一边问,幸好有李学武在这。

她很清楚,李怀德对李学武足够信任,李学武对红星厂也足够忠诚,很多业务都是他参与完成的。

包括现在问到的,红星厂对未来业务的规划。

她来红星厂前就听到了一句忠告:不要跟李怀德交朋友,不要跟李学武耍计谋。

李怀德就是个小人,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虽然知人善用,运筹帷幄,可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投机者。

李学武年少多智,自我要求严格,做事干净利落,有较强的驾驭全局能力,在多次交锋中证明了自己。

据传言说,李学武办公室的保险柜里,有他给自己和红星厂做的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李怀德当初提出来的《三年计划》和《五年规划》实际上是李学武那保险柜里的一小部分收藏。

曾经参与过具体材料收集和计划编写的综合办职员也在私下里透露过,李学武干工作思路清晰,思维超前,工作站位高,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这样的人是很可怕的,要跟他玩争斗那一套,就等于把自己的一条腿迈在了失败的那一边。

当然了,李学武对这些传闻是嗤之以鼻的,私下里开玩笑还说自己做了未来三十年的规划呢。

大家哈哈一笑之余,可能想象了他的话,但更多人确定,李学武做事有章法,有很强的目标性。

也就是说,套路相当深。

对此高雅琴也是深有感触,因为她钻进过李学武设下的圈套,差点把自己弄死。

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就说这一次的谈判。

晚上拿到的谈判消息,当天夜里他就做出了具体的谈判计划,一环扣着一环,彻底把香塔尔给干懵了。

从天车坏了,工人更换的齿轮精度开始埋下伏笔,引出了数控机床技术的掌握和生产工艺。

因为没有数控机床的生产技术,就没有大面积的数控机床布局参与生产,也就没有高精度的齿轮机组。

再往前推,数控生产技术有了,合金材料有了吗?

这里引出了红星厂已经拥有的有色金属资源,包括钒、钛、钴、镍,以及镁矿、锌矿、钨矿等资源,可以辅助冶金工业,生产出符合工业制造需要的新材料。

这一步既给有色金属的冶炼和合作留下了谈判的基础空间,也给红星联合储蓄银行与东方时代银行准备谋求澳大利亚铁矿资源做了工业布局发展需要的说明。

再往下延伸,包括船用曲轴、飞行器和汽车制造等工艺技术的展示,隐含了红星厂现有的冶金技术和生产技术深厚的底蕴,环环相扣展现了工业产业链的厚度。

这么说吧,晚上三人坐在这里复盘今天的谈判过程,以及在完成了框架协议的签署后,研判圣塔雅集团能够继续谈判的深度和履行合同的能力时,会客室内的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问题问自己。

那就是秘书长的这一套谈判计划,如果自己来面对后,能有多大的把握全身而退。

商业和正治一样,都没有如果,因为无论是商业还是正治,都是基于现有的事实为依据做出的合适判断。

所以“如果”只能问自己,不能问别人。

如果非要让他们说实话,那下结论倒是很简单了。

秘书长的技术示弱、十面埋伏、运筹帷幄,与高副主任的绵里藏针、一锤定音优势互补,再辅以董副主任的强大资源和信息支撑,以这个时代“自力更生+有限开放”基本经济发展政策来开展谈判,谁都招架不住。

再反过来想,是圣塔雅集团先着急的,急于稳定前方,急于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和根据地,这才给了红星厂可乘之机,以相对诚恳的态度和扎实的合作基础,快速地击穿了香塔尔的心理防线,拿下了这一局。

可要说吃亏,香塔尔还算不上。

商业谈判,哪有分明的输赢啊,只有赚多赚少一说。

相比较圣塔雅集团拿出来的那些谈判条件,以最后达成的框架协议来讲,她是达成了这一谈判目的的。

矿产合作开发有了,技术产业输出有了,最期待的建筑工程也可以开始谈判了。

虽然为此多付出了两套直升飞机的生产线和相关的技术,以及一架公务飞机。

但相对来说,她还得到了参与红星资本与港城前十的投资银行布局澳大利亚矿产的机会呢。

商业合作哪有输赢。

就拿建筑工程的合作来说,只此一项,圣塔雅集团在内地的建筑市场就算是插了一脚了。

——

“未来的建筑市场开放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李学武在给高雅琴的回答中讲道:“我们无法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