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人间蒸发(4 / 7)

成了大学生。

当时确定李雪的成绩也能考上大学的,李家的四个孩子唯独他是高中毕业,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万万没想到,必然能考上大学的李雪成了九漏鱼,必然没机会上大学的二哥成了大学漏子!

这玩意儿,上哪说理啊!

李学才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报纸上都说了,一千多万毕业生亟待分配工作,他们要在学校待几年?

李学才很怕二哥毕业了,李姝都准备上大学了,他还念大学呢。

那他还不七老八十了才能毕业啊?

要不怎么说这个弟弟心智还有点幼稚,不怎么成熟,扔单位里磨练磨练是应该的。

李学武给出的回答很直接,水池子就这么大,水满了必然要往外流的,他就等着水满那天就行了。

再一个,从去年开始,闹了这么凶的形势,不也说变就变了嘛。

李学才这个弟弟啊,天生的被家里保护的太好了,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有好处,也有坏处。

当医生的,还是仁心多一些为好,李学武也没指望他能多出息。

在车上,母亲刘茵又问起了赵副院长的情况,自从赵侠没了以后,听说对方的身体不是很好了,尤其是这个时期,有了提前退下来的念头。

李学武却是没在意这个,到了他们这个位置,不是说你想退下来就能退下来的,身后多少人跟着呢。

影响面太大了,不仅仅其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还包括工作上的环境。

看红星厂工会主蓆熊本成就知道了,都被老李收拾成那哔样了,没事就去厂医院消耗消耗医疗资源去,可不还是坚持着,硬挺着呢嘛。

反正就是块臭狗屎,赖也得赖在那,老李也没有赶他走的心思。

这样的人有存在的必要性,包括赵玉峰也是一样,更何况中医院有不少项目和工作都是他来负责的。

丧子之痛需要半生才能走出来,甚至要到临终的那一刻也不会释然。

但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坚持,这是组织干部铁的纪律。

——

回到大院这边,恰好沈国栋接了麦庆兰娘俩过来吃饭。

最近这半个月,不仅仅大哥大嫂回学校报了到,李学才、麦庆兰、苏晴等等,就连李学武自己也是一样。

师母韩殊在学校办公室里找他谈了话,按照教授们共同出具的教学评估报告,经过学校教务处审核研究,决定将他的教学年级提到了大三。

也就是说,六五年下半年入学,到今年他正好追上了教学的进度。

虽然工作很忙,虽然学习的质量很一般,但他还是努力地坚持了下来,教授们也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他也知道,他是教授们在这两年唯一带教的学生,闭着眼睛都能拿第一,说合格,有多少水分是面子的关系,真的不好说,说不好啊。

首先,他是教务主任韩殊和校长裴大宇特别安排的教学任务。

其次,他是钢铁学院校企合作对象红星厂的厂领导,是干部身份。

最后,在特殊的两年时间里,这个学生不仅保护了教授们的安全,在人情世故上也做的让人挑不出毛病。

虽然这个年代讨厌学术虚假,更看不起走后门、走关系,但李学武的身份和超远距离的眼光,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让教授们心甘情愿地为他的学习成绩背书。

不难猜测,当李学武随同大三学生于明年毕业时,他的学籍里必然存在许多教授书写的证明材料。

特殊的学生,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身份,必然拥有特殊的毕业待遇。

“家里一切都好吧?”

李学武从倒座房里出来,麦庆兰随着沈国栋等人也送了出来。

他还是比较关心这个弟妹的,主动问道:“学校里有没有为难的?”

“没有,谢谢二哥关心。”

麦庆兰微笑着回道:“暂时还只是恢复教学秩序,我们还在复习。”

“慢慢来,你有时间多自习。”

李学武点点头,上车前交代道:“还是那句话,需要帮忙的,跟国栋开口,需要我帮忙的,打电话。”

“就这样——”

不等麦庆兰再多客气,他给几人点点头,便上车打着了火往家走。

一路上想着大学的事,不禁就想到了厂里实习的那些大学生。

华清复课复工,教授和学生们回流,红星厂研究所各个项目组难免的要受到影响,主要是实验室的牛马少了,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少了。

应对此局面,厂里也是多方协调,一方面跟华清展开深度合作,截留和引进毕业生来厂实习和锻炼。

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协调教育管理部门,争取在大分配以前拿到更多的大学生安置指标。

就像李学武对三弟学才说的那样,水满则溢,学校里的学生也是一样,多到装不下养不起的时候,必然是要分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