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便已经结束,李学武本打算带着他出去吃的,可许宁客气着谢绝了。
就在他们谈话期间,分局那边来了电话,说是下午要开会,案子有了新的线索。
许宁就是再想跟领导一起坐一坐,也是不好意思耽误领导工作的。
知道领导对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和支持就行了,表现的太过了反而生分。
李学武给许宁放了几天假,在京城多待几天,再回来就不是很方便了。
许宁家里有意给他安排相亲的,想着最好是能快点结婚,好陪着他一起去边疆。
这一点作为领导,李学武也是很支持的,甚至是在他未来配偶的工作安排上也有支持意见。
他现在是正科,对象好找的很,以前在钢城忙,他们家里抓不着他,这次回来说啥都得定下来的样子。
下楼送许宁,连带着去食堂吃饭,路上两人又聊起了人事招录指标的事。
这是厂里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了,一批又一批的指标下来,一批又一批的职工子女进厂实习培训。
什么叫福利啊,什么叫待遇啊,什么叫发展啊,职工们关心不到,但身边发生的事是实打实能看见的。
以前一万多人的厂区现在又充实进来八九千人,周边的土地正在被规划成一座又一座的新车间。
第一期招录的工人已经完成实习正式上岗操作了。
而因为这些人上岗而淘汰下来的工人也完成了分流工作。
在标准化生产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势必要将一部分主观和客观上不符合要求的工人甩下来。
初中学历以上的新招录工人在技术上难免生涩,但有着更大的成长空间。
这个时期的高级工人为啥这么少,为啥这么的金贵
不是技术标准卡的严,而是工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满足不了生产的技术等级学习需要。
人事处在做完第一期的招录职工培训工作以后给出的数据显示,未来出现高级技术工人的概率已经大大的提升了。
不可能全部成为八级工,就是七级工、六级工大面积出现也不要奢想,但三级工和四级工的数量快速增加,就会满足基本生产需要。
五级工和六级工的技术尖子成为骨干技术力量的时候,这次的技术和人员迭代工作就算是实现了基础目标。
而甩下来的工人要么重新学习和培训,重新考核上岗操作,要么服从调剂分流。
分流的方向主要有下行技术岗位、三产、手工、服务以及建筑等方向。
不能把工人淘汰到社会上去,只能物尽其用,能干什么干什么,最不济的就去干体力活。
轧钢厂新建项目有很多新的岗位,全都干不了,那就只能去搬砖盖房子,反正未来五年要不断的搞基建,有的是需要人力的地方。
现在搞技术和人员更新迭代,看似残酷,可总比未来饭碗砸了,所有人被迫推向社会的强。
只要有新人进厂,前面的人就会有压力,也有工作的动力,淘汰下来的工人一部分要退休,一部分则是被分流。
所有人都清楚,干体力活终究是不如干技术活的,有对比就会有方向。
只要产品卖的好,只要质量有保证,只要管理不出现漏洞,工人所创造的财富是一定能够满足他们生活的。
良性循环,优胜劣汰。
后来的大崩盘其实工人没有做错什么,跟福利、待遇、养老等等都没关系,是脑袋坏了,心也坏了,手脚再努力有什么用
下午一点半,李学武的指挥车滑进了分局的大门。
院里正站着几个人,看见李学武的车还抬手打了招呼。
韩建昆停稳了车,李学武打开车门主动问道“有好消息”
“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赖山川抽了一口烟,苦笑着说道“他们也是刚出完现场回来吃的饭,我们这正说着呢”。
“走吧,上楼一起说”
他给其他人招了招手,道“郑局已经在等着了,今天有的忙了”。
李学武同他一起往楼里走,身后跟着治安组和刑事组的办案组成员,大家都说起了闲话。
保密要求,院里空地上还能聊一聊案子,进了楼行走时就不能再说了。
赖山川扔了手里的烟头,给李学武问道“郑局说明年要添置装备,更新一批车辆,你们厂那台车什么时候下线”
“最早三月份试车”
李学武边往楼上走边解释道“基建部分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机械设备正在生产和运输”
“算上安装和调试,以及零部件库存储备,真正生产得到六月份了”。
“真着急啊”
赖山川笑了笑,说道“郑局拿回来的材料我们都看了,便宜耐用正合适我们的使用环境”。
“你知道,上面给分局明年的换车指标才多少”
“五台”
他给李学武比划了一个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