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监所也不是李学文一个人去,知道这边有块避风港,那华清自然是要利用起来的。
再有就是治安大队和轧钢厂,李学武承诺,只要李丛云开口,那他想要安排的学生和老师就能来这两个地方避风。
李丛云是信得过李学武的能力的,尤其是这两个地方。
一个是公营大工厂,有些身份不合适的学生或者老师,说是“下放”劳动改造,还有比轧钢厂更合适的嘛。
都会觉得干这种体力活,为钢铁事业劳动一定就是改造了。
有李学武在,这些老师和学生也都能有个保障,至少不会挨收拾,吃,也能吃得饱。
另一个就更不用说了,妥妥的强力部门,职业武裝,想要搞事情的恐怕人都见不着。
其实一监所那边最合适,但能安排去的人不多,那边只有几个小型的工厂,跟华清有直接关系的还就一个印刷厂。
李学文准备去做的就是印刷厂的书库管理员,任务就是看着书。
当然了,他看着书,也能看书,两不耽误。
这是李学武依照大哥的喜好和梦想,给他安排的工作。
怕俗务耽误了他看书和学习,就连岗位都是可着清闲的来。
李学文对这个岗位满意极了,如果不是因为这边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他都想现在就去上班了。
在家的时候还有这个事、那个事儿捣乱,在学校更是忙。
但这一次既能打着上班的名义看书,又能不耽误领工资,世上还有这种好事
当然了,你要说李学武为了自己大哥,答应了李丛云这么多条件也有点亏心。
毕竟无论是轧钢厂还是治安大队,都不是他的,更多的是利用他的关系,他手里的资源同李丛云做了个交换罢了。
你要说这交换不合适的话,其实也不能这么说,谁让李学武就是一个热心肠,乐于助人的好青年呢。
这些老师和大学生可都是顶尖的人才啊,下放到农村去锻炼不是糟蹋了嘛。
还得是来轧钢厂啊,去研发中心啊。
李学武早都给这些人准备好地方了,供吃供住,只要把汽车工业给搞出来,那学识和手艺还有了用武之地了呢。
还有其他的,比如炼钢厂,比如各种新材料工艺,包括以后的联合企业等等。
这样又能教学,又能搞研究、搞科研的好地方上哪找去。
啥你问工资
别闹,这不是劳动改造嘛,谈啥工资,最多说说补贴。
李学武就是这么一个心善的人,乐于助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乐于让这些优点发扬起来,利用起来。
至于去治安大队的,李学武更倾向于安排文科和法学的学生和老师去,这无疑会大大提升治安大队,以及山上训练场的文化素质和训练底蕴。
什么叫联合单位啊,意思就是你的人,可以安排来我这里实习或者工作,这叫借调。
你问华清大学和轧钢厂是不是联合单位
闹,山上的训练场不是轧钢厂的
训练场门口的大牌子上可有华清大学的名字,还包括其他单位呢。
李学武不怕李丛云安排来的人多,即便是再多他也吃得下。
因为轧钢厂跟华清是联合单位,这联合单位里还包括了其他各种各样的单位呢。
李学武就曾想过,如果这些年过去了,未来华清大学会不会开设收破烂专业
呸再生能源利用与回收专业
即便是没有这种专业,也会有这样的实验室,李学武可是知道这玩意儿利润有多高的。
且看那个到处做慈善撒钱的光标哥,人家虽然有作秀的表象,但这老哥是真撒钱啊。
细看其背后,便是再生能源行业的大佬。
李学武对于未来有着比较明确的规划,既然现在做着的,就准备奔着专业化和科学技术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开放后,京城有一股扒拉族,说的就是进城捡废品的那些人。
当初的官方统计是,每年将近四十个亿的利润,那可就是统计了一个四九城啊,还是刚开放城市的那一年。
李学武不敢说这小小的回收站从现在开始发展,到了那个时候能占住多少份额,但最起码也能让这些兄弟们吃饱饭不是。
但看李学武准备和掌控的这些行业,哪个单位不需要高端人才啊。
这个时候的大学生啊,教授啊,如果不是李学武赶上好时候了,做梦去吧。
话也得反过来说,正因为赶上一次难得的机遇了,李学武还不得抓住了
只要有心好好工作,留在京城没问题
只要做出成绩,搞好科研和管理,甚至是做好相关行业的工作,那李学武就给他们机会。
李学武手里有很多机会,有给身边这些草莽的,比如周常利这样的,有给敢打敢拼的,比如张万河这样的。
但一个具有竞争力,有发展的企业,是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