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父皇怎么临死还这么调皮?(2 / 3)

然是呼叫太医,救治陛下,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赵成已不知所踪”

“这”

公子良语塞,扭头看向公子荣禄和公子将闾。

只见二人互相对视,又齐齐看向赵昊。

现在他们都将赵昊当作了自己的主心骨。

却见赵昊眉头紧蹙,隔了片刻才沉声道“今日之事,事发突然,唯我们这些人在场,应该共同商议决策。”

“那依公子的意思,目下应该怎么做”王翦附和道。

赵昊想了想,道“先召集众臣,告知他们详情再商议决策”

“好我这就去召集众臣”

杨端和拱手领命。

没过多久,包含唐睢,夏无且在内的所有重要大臣,都出现在了营地里最大的帐篷内。

而帐篷的四周,早已站满了铁鹰卫,方圆两百米之内,没有任何人敢靠近。

“诸位臣工,国家危难之际,吾等当戮力同心”

赵昊环顾众臣,奋声说道。

众臣互相对视一眼,其声呐喊“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声浪尚在激荡回旋,赵昊的声音再次响起“目下的情况,想必诸位已经有了猜测,我父皇遭遇了意外,不幸离世。按理来说,此事不应由我主持,但是,大秦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这位皇子;

如今,诸位在场亲厉,同样也有义务承担重责”

话到这里,再次扫视众臣“昊以为事发突然,未免国内产生动荡,当秘不发丧,宜全力尽速回都,一切事务,皆等回咸阳之后再议;

本公子之策,诸位若有异议,但说无妨”

“老夫赞同公子之策”王翦与夏无且一齐呼应。

“在场任何人,都不得泄露陛下逝去的消息,违令者,依国法严惩”

唐睢高声补充道。

“诸位皇兄以为如何”

赵昊将目光落在公子良,公子荣禄,公子将闾三人身上。

“我们”

三人迟疑了一下,拱手道“我们赞同秘不发丧,只是”

“只是如何尽管说来”

赵昊前所未有地冷峻严厉。

“回咸阳经历的郡县不少,若有人求见父皇,不知该如何应对”

公子将闾说道。

公子良附和道;“是啊,总不能不让那些郡守和县令求见父皇吧这样肯定会被人看出端倪”

“此事另外想办法,先决定是否秘不发丧。”赵昊没有丝毫犹豫。

“末将以为,天下复辟势力已经很少了,就算不秘不发丧,也引起不了多大的动荡,就实而论,秘不发丧并尽快还都,虽然是上上之策,但也容易引人怀疑陛下的死因,特别是咸阳曾有传言,公子对陛下有不轨之举”

唐睢有些犹豫的说道“末将担心此事会对公子不利”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诸位臣工为本公子作证,本公子何惧之有”

赵昊洒脱一笑,随即郑重其事地道“秘不发丧,并非担心复辟势力暗潮涌动,而是对好不容易稳定的局势,防患于未然。”

“诸位细想,去年新政,大部分都是我父皇主持推广的,且深受天下臣民爱戴,如今我父皇突然驾崩,天下臣民会作何感想肯定会想去年推行的那些国策,还能不能顺利实施”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政的不稳定,才是本公子担忧的重要因素”

话到这里,赵昊再次看向自己三位皇兄,无奈道

“实不相瞒诸位臣工,我父皇虽然宠爱我,且器重诸位皇兄,但我大秦的太子之位,至今悬而未决”

此话一出,公子良三兄弟面色一变,其余众臣也心头一凛。

他们终于明白赵昊担心的是什么了。

于是,全场齐声呼应“吾等赞同秘不发丧”

“好”

赵昊小袖一甩,再次开口“第二件事我们走直道速回咸阳,可有异议”

“此事,应该征询杨将军,他们是迎着陛下回咸阳的使团”陈平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

“急召杨端和”

赵昊当机立断。

陈平一挥手,最擅长机密行事的安全局成员,快步出了帐篷。

全场像失声了一般,沉默着,等待着,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一个大臣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新的议题。

大概过了片刻钟,杨端和便急冲冲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听赵昊一说事由,当即拱手道“回公子,目下换都,走直道虽然能尽快还都,但是也有两难,一,返程需要两次渡河,恐怕不利于陛下车架,二,六国余孽虽然已经很少出来作乱了,但楚地依然不太平,恐怕会沿途骚扰陛下回程;

若从寿呈出发,经会稽道抵九江道,再从直道北上南阳道,入内史地,路程虽然稍远,但可确保万无一失。”

“杨将军规划的路程,诸位觉得如何”赵昊高声一问。

“吾等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