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宫论政之后,赵昊逐渐站稳脚跟,却一直没对胡亥出手。
除了胡亥年纪尚小,可变性高,还有就是秦初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不是一个胡亥能左右的。
即使胡亥搭档的赵高,在秦初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
真正让胡亥和赵高走向人生巅峰的是李斯。
如果没有李斯帮他们篡改遗诏,他们怎样都不可能成功。
因为秦朝是以法立国。
法,讲究一个信。
若法无信,则国不立。
当初商君徒木立信,就是这个原因。
而李斯,恰恰是大秦法治的维护者,在秦朝有很高的信誉度。
除了始皇帝嬴政,恐怕也就他的话最可信。
如此一来,李斯说始皇帝的圣旨没问题,很多人都会信他。
那么,作为帮胡亥成功上位的大功臣李斯,为何又被胡亥杀了呢
其实从胡亥的秉性就能看出,杀李斯也是必然的
胡亥想模彷始皇帝,又不想吃始皇帝的苦,他的很多行为都触犯了大秦法律。
但他是大秦皇帝。
什么法律能约束皇帝
没有根本不可能有
所以,胡亥坐稳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大秦法律,无视大秦法律。
而这样的做法,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大秦数百年建立的法治,彻底乱了套。
作为法家代表,大秦丞相,秦律最有力的坚持者,李斯自然要站出来阻止胡亥。
当时的情况可能就是这样。
李斯损塞,求你别添乱了行不你就当个吉祥物行不
胡亥;去你玛勒戈壁,你以为你是我父皇啊,想约束我
赵高陛下,李斯故意打扰您享受,着实该死
胡亥好,那就让他死吧
于是,李斯就这样死了。
而失去李斯的秦国,犹如失去最后一道屏障的天险,直接呈现在众人面前。
原来,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是个纸老虎。
大家一起上啊,打倒纸老虎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睡虎地秦简里说,秦法逾期迟到不会死。
但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始皇帝陵是秦二世第二年才完工的,而且还是仓促完工的。
为何会仓促完工
一个是因为大秦没钱再修帝陵了,二个是胡亥享受需要花钱。
所以,他必须尽快完成大秦现有的重要工程。
在这种时候,赶工期是必然的。
熟悉秦汉战时律法的都知道,秦汉时期的军人,迟到是会被处死的。
那么,这时候的胡亥若想赶工期,启用战时律法,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顺理成章。
简单来说,秦法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商鞅时期的军事化管理阶段。
这个阶段的秦法是最为严酷的。
但也是最公平公正的。
只要你不触犯秦法,秦法就不会苛责你。
第二个阶段始皇帝统一天下后的改法阶段。
这个阶段的秦法,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因为要适应六国臣民。
也就跟睡虎地秦简里记录的大差不差,以信为主。
第三个阶段胡亥乱法时期。
各种残酷刑法被胡亥和赵高为了一己私利,重新启用,甚至朝令夕改,最终使秦法逐渐失去公信力。
了解大秦历史的,基本都知道。
胡亥登基的前两年,秦朝其实没多大的问题,就算有一些反叛,也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这一切的原因,就在李斯身上。
咱先不说李斯的人品如何,最起码在治国方面,他还是很有能力的。
否则始皇帝也不可能重用他。
前文也提到了,胡亥之所以坐上皇位,跟李斯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胡亥刚坐上皇位的时候,也很倚重李斯。
但李斯长久把持朝政,让胡亥有种白做皇帝的感觉,很不得劲。
这时候,赵高的心思就开始活络了。
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胡亥很信任他,所以他经常给胡亥说李斯的坏话,胡亥自然而然就厌恶上了李斯。
于是两人一合计,果断除掉了李斯。
而李斯这一死,也就成了压垮大秦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总结来说,李斯才是秦国由盛转衰,直至灭亡的关键点。
赵昊为什么支持王绾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让李斯上位
虽然李斯的重要性,无可比拟,但李斯不当丞相,对大秦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没当丞相前的李斯,还算克制,尽职尽责。可当上丞相后的李斯,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不断排除异己,巩固实力。
俨然有想做第二个吕不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