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以为嬴政要大发雷霆的时候,嬴政却微微一笑,抬手示意王绾继续。
王绾深知嬴政的气度,便面色如常的反问叔孙通“先生何以见得”
“天下制式两道,分封制源远流长,郡县制初行战国。”
叔孙通从容不迫道“战国大争时,六国不行郡县制,唯秦国独奉郡县制,这才有了秦国一统六国之能;
然,天下归于一统,非战时之治,理应行周朝国策,改行分封制”
“彩”
听到叔孙通的言论,博士宫儒生一片亢奋。
赵昊抬眼看了看叔孙通,心说这家伙有点眼界。
秦国之所以灭亡,确实与郡县制急于推广有关,若行刘邦之策,倒是能稳固根基,谋而后动。
但是,还没等赵昊回顾完历史,叔孙通又话锋一转,道“不过,以王道治理国家,想来陛下不会接受,这是为何”
“因为秦国是通过商君变法而强盛的,改强盛之法,行王道国策,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所以,用吕氏春秋之法,方能两者兼顾”
“好”
博士宫儒生们更加亢奋了。
王绾见状,饶有兴趣的道“那吕氏春秋之法,如何说”
“淳于越博学多才,讲于老丞相听”周青臣点名淳于越道。
“老丞相且听。”
淳于越兴奋地道“吕氏春秋有云王者之封建也,弥近弥大,弥远弥小,故,海上有十里之诸侯”
“吕氏之论,以王子为诸侯,诸侯越多,天下越安定,此为封建也”
“淳于越之言,吾等赞同”
博士们不约而同的拥戴,附和。
帝国老臣却无人出声,法家代表更是老神在在,泰然自若。
至于皇子王孙们,则是抱着一副看好戏的姿态。
等淳于越发言完毕,周青臣小心翼翼地朝王绾拱手道“老丞相,我博士宫上书请行分封制如何”
“有何不可,老夫也觉得此等政见可行”
王绾说着,当即转身朝嬴政拜礼道“陛下,臣请分封,以固大秦”
“呵”
嬴政呵了一声,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只是环顾众臣,笑吟吟的道“老丞相请行封建,诸位臣公可有异议”
“陛下,臣有异议”
嬴政的话音刚落,一道雄浑有力的声音赫然在宫殿内响起。
只见王贲大步出列,全场肃静。
谁都知道王贲父子灭了六国中的五国,在秦国举足轻重。
却听王贲接着道“臣与李廷尉反对分封制,请行郡县制”
“臣等附议”
眼见王贲站出来,其余主张郡县制的帝国老臣也站了起来。
“陛下,老臣还有话说”王绾急忙道。
“老丞相勿急,朕自有决断”
嬴政抬手打断了王绾,转头看向李斯“李廷尉,有何话讲”
“这吕氏春秋乃你当年总编,想必更了解其内容,你来说说你的看法”
“回陛下,臣当年总编吕氏春秋已发现,吕氏之学不合乎大道”李斯站起来拱手道。
“哦”嬴政顿时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他似乎很喜欢有人反驳吕不韦,所以听到李斯之言,极为顺耳。
但看在赵昊眼里,却忍不住狂翻白眼。
明明心里早就有了决断,还在这里装逼,简直无聊透顶。
也不知道这会啥时候能开完,自己还等着研究地道和金手指呢。
“怎么,看十三兄的样子,似乎对政事不太感兴趣”
眼见赵昊百无聊赖的扣手指,一旁的胡亥冷不防的问了一句。
赵昊瞥了他一眼,道“你若感兴趣,那就老实听着,管我作甚”
“我才懒得管你,只是怕你答不上来,丢了我始皇之子的威名”
“呵多谢少皇子提点”
赵昊冷笑着恭维了一句,便转身不再理胡亥。
要不是怕连累自己,他真想提前弄死这小胖子,免得以后祸害大秦。
但仔细一想,死了一个胡亥,大秦就真的不会二世而亡吗
抛开赵高这个老阴人不提,大秦其实还有很多问题。
当初,赵昊也想崭露头角,利用现代知识,改变大秦二世而亡的命运。
但现实很残酷,像他这种地位卑微的皇子,别说论政,平时连始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而且,就算他提出治国之策,也不见得会被接纳。
毕竟朝堂诸公,怎么会信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能治国
再想想甘罗是怎么死的
赵昊就果断放弃了当初的想法,打算苟活一世。
反正他不努力,就没人知道他有多弱。
却听李斯接着道“文信侯所言的封建论,不合乎大道有二,其一,不合五百年来天下之大局,自春秋到战国,礼乐